類風濕性關節炎 小分子口服藥免挨針
2015/9/11 10:10
(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11日電)從事水電工的50歲吳姓男子因手部關節腫痛就醫,才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幸醫師評估使用小分子口服藥,讓怕打針的他輕鬆控制病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春明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最常侵犯四肢關節,導致關節慢性發炎,甚至會攻擊眼睛、肋膜與血管。
根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約0.4%,全台約有9萬人罹病,男女比例約1:3,且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病,但門診一般以30歲到50歲的中年女性居大宗。
黃春明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於女性身上發生,像吳男這樣的男性患者較少,也較容易延誤就醫,患者若無及早確診、接受適當治療,這種發炎反應容易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及骨骼,造成關節腔狹窄變形、僵直無法活動。一旦關節被破壞後,即使用藥也無法恢復,恐對生活造成諸多影響。
黃春明說,吳男十分害怕打針,對治療十分抗拒,只是為了維持生計,只好在工作前壓抑內心對針頭的恐懼,硬著頭皮注射。去年國內引進小分子口服藥,讓吳男多了其他用藥選擇,他現在早晚一顆藥,搭配止痛藥,發炎指數控制得相當好,生活也不再煩惱
黃春明主任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不好好積極治療,除了可能導致關節腔狹窄、變形,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風險,患者發生心肌梗塞及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倍。
此外,一旦罹病病史超過10年,相較正常民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更提高到3倍,建議病患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藥物,才能避免其他共病風險,享受生活。10409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