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學者:美牛風險低 安全是另一回事

2015/2/11 21:5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1日電)6種美國牛雜碎被專家認定不是內臟,可輸入台灣,學者吳焜裕說,他評估美牛狂牛症風險低於1億分之1,但認定安全可進口是另一層面的決策問題。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吳宗熹指出,去年8月衛福部召開「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症)諮議會」,與會者根據農委會等單位提供的資料,一致確認30月齡以下的美牛骨髓、食道肌、血管、頭骨肉、面頰肉、牛脂等6項牛雜,「不是內臟」,是可以輸入的美牛品項。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焜裕受訪指出,他進行美牛狂牛症風險補評估顯示,美國出現病牛的機率為「10的8次方(1億)分之1」,美牛骨髓參考血液資料,檢出狂牛症風險物質機率是牛腦的10萬分之1;帶骨肉塊測不到風險物質,頭骨肉面頰可以參考帶骨肉塊;至於食道肌、血管、牛脂沒有參考數據。

狂牛症是變性蛋白普利昂(Prion)在牛隻造成的腦病變,人吃了病牛的風險物質則可能會造成新型庫賈式症,吳焜裕曾分析國外200例新型庫賈式症案例,發現台灣人帶有普利昂基因多形性,比歐美白種人多1倍,風險較高。

不過,吳焜裕認為,10多年來,美國僅出現4、5頭狂牛症的病牛,在潛在病牛高估多達7到31頭、屠宰造成神經物質污染肉塊的高估機率達5%等情況下,美牛發生狂牛症風險還是極低。

他強調,風險機率是科學數值,「美牛可不可以進口、人吃了安不安全」,則是決策層面的問題。

吳焜裕不是狂牛症諮議會成員,他在2007年首次受政府委託評估美牛的狂牛症風險,由於美國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定義的狂牛症風險受控制國家,改善為風險可忽略國家,去年他又受託補做風險評估,參考資料部分由美國在台協會提供。1040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