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晶片三角2 / 拚歐洲AI戰略地位 捷克傾注國家力量扛半導體夢
![林立的尖塔與紅色屋頂,在陽光投射下閃耀著迷人的歐式風情,這是汽車品牌Škoda家鄉捷克,一個想墊腳站在汽車工業基礎上趕搭AI列車的中歐小國。圖為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景。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200x757_wmky_358359807055_202502080027000000.jpg)
台積電百億歐元德國設廠,宣告台灣矽實力觸角延伸歐洲,鄰近德國的捷克與波蘭,高喊串連台積電德國廠,打造歐洲晶片鐵三角。過去捷克波蘭兩國經歷蘇聯共產政權統治,擁有相同歷史背景,如今目光一致鎖定半導體發展,趕搭AI大浪潮。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蘇思云台北8日電)林立的尖塔與紅色屋頂,在陽光投射下閃耀著迷人的歐式風情,這是汽車品牌Škoda家鄉捷克,一個想墊腳站在汽車工業基礎上趕搭AI列車的中歐小國,逾半世紀前在共產壓迫下追求民主的「布拉格之春」感動一整個世代,如今在AI席捲全球之際,捷克開始有個晶片夢。
2023年8月,台積電董事會宣布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投資計畫,讓歐洲晶片自主路程向前跨大步,鄰近的捷克想要進入半導體價值鏈的企圖心尤為旺盛,捷克貿工部總司長歐榷克(Petr Očko)說,「這將對捷克半導體生態系統發展產生非常積極正面的影響」。
捷克位於歐洲核心地帶,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除了首都布拉格以歐洲最美城市之一著稱,汽車工業也相當知名,Škoda汽車不僅是重要經濟支柱(現已被福斯汽車收購),甚至曾肩負捷克列車系統的生產重任;若以產值排名,汽車製造業位居第1、機械第2,化學第3,雖然捷克以人文風景著稱於世,但也有深厚的工業基礎。
![捷克位於歐洲核心地帶,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中央社製圖)](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2000x2000_wmkn_93455367247580_0.jpg)
挹注260億資金發展半導體 拚2029年產業規模擴大3倍
捷克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占歐盟的1.8%,但捷克在歐盟半導體市場占比僅0.7%,即使如此,目前捷克已具備一定程度的晶片設計與生產能力。
捷克半導體產業起源最早可回溯到1950年代共產時期,當時國營公司Tesla Rožnov就有生產半導體與積體電路(IC),1990年代末期、21世紀初被美國半導體製造商安森美(Onsemi)收購。
如今安森美已成為捷克最重要的半導體廠商之一,不僅建立6吋與8吋晶圓產能,每年可生產300萬片晶圓,在歐洲追求晶片自主趨勢下,安森美2024年6月更加碼宣布在捷克擴大投資20億美元,新建碳化矽(SiC)半導體製造廠,堪稱捷克近代以來最大筆外國投資。
安森美已在捷克發展20多年,歐榷克直言,「我們(半導體)不是從零開始」,全球1/3電子顯微鏡是由捷克生產,而精密顯微鏡設備能助攻晶片檢驗品質。
![美國半導體製造商安森美(Onsemi)已成為捷克最重要的半導體廠商之一,2024年6月更加碼宣布在捷克擴大投資20億美元,新建碳化矽(SiC)半導體製造廠,堪稱捷克近代以來最大筆外國投資。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137x768_wmky_0_C20250208000033.jpg)
![美國半導體製造商安森美(Onsemi)已成為捷克最重要的半導體廠商之一,圖為安森美產線實驗室。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200x858_wmky_369427619718_202502080037000000.jpg)
不過,捷克汽車產值占捷克GDP近1成,貢獻出口近1/4,而捷克半導體從業人數只有約6000人,產業營業額約337億克朗(約新台幣460億元),若與汽車產業相比,半導體產業在捷克的規模仍相對較小。
因此,為了搶進全球半導體製造,捷克政府歷經1年以上規劃,2024年10月通過國家半導體策略(National Semiconductor Strategy),把半導體視為戰略性產業,預計投入190億克朗(約新台幣260億元)壯大半導體業,目標產業規模在2029年擴大3倍,包括增加晶片生產,擴大半導體產業就業人數到9000人,鼓勵企業發展半導體新興技術等。
歐榷克指出,捷克國家半導體策略3大重點,包含人才培育、支持研發創新與鼓勵捷克國內企業發展半導體技術等。
2022年底成立的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Czech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luster, CNSC),同時也是參與半導體策略的重要推手。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主席切爾尼(Stanislav Černý)分析,捷克是小國家,打造半導體廠需要投入非常多資源與成本,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捷克應該支持創新,投入晶片設計、材料科學等領域,研發未來產業需要的晶片。
切爾尼認為,「捷克晶片、台灣製造」可能成為下一階段雙方合作方向,如果捷克設計新的晶片,也需確保所有參數都能順利在台灣生產,在此之前,雙方還有許多面向需仔細評估。
![捷克目前正在執行歐洲晶片法案,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主席切爾尼(Stanislav Černý)(圖)表示,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短短2年內從最初4個成員成長到40個,目前也有台灣廠商加入。「捷克晶片、台灣製造」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合作方向。中央社記者蘇思云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024x768_wmky_0_C20250208000021.jpg)
捷克擁有半導體供應鏈基礎 帆宣評估跟進布局歐洲
捷克與台灣相隔逾9000公里、飛行時間長達14小時,更有著7小時的時差,單僅成本優勢就足以讓台廠遠渡重洋、跨海扎根嗎?
事實上,捷克在雷射光學有深度著墨,除了HiLASE中心提供創新的雷射技術與解決方案,中歐技術研究院(CEITEC)作為捷克科研中心,鑽研先進材料、奈米技術和生命科學等多項領域,也已投入光子學(Photonic)研究,可望與台灣產業互補。
![中歐技術研究院(CEITEC)鑽研先進材料、奈米技術和生命科學等多項具有發展性的重要領域,也已投入光子學(Photonic)研究,可望與台灣產業互補。圖為CEITEC研究室晶片樣品。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200x856_wmky_71314779004_202502080038000000.jpg)
此外,捷克的半導體供應鏈廠商中,包含處理器解決方案公司Codasip,是歐洲RISC-V領導企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SVCS Process Innovation也是半導體、光電產業或相關研究發展機構設計並製造水平與垂直爐管高溫擴散爐、PECVD爐及LPCVD爐,10多年前就已與台灣展開交流,在新竹、台中均有合作廠商。
而台廠供應鏈布局歐洲最具指標案例,就是廠務系統整合廠帆宣2024年宣布將隨著台積電德國廠海外投資腳步,評估在鄰近捷克設置組裝廠。
崇越集團執行董事李正榮表示,已與多家半導體供應鏈廠商洽談,評估在捷克設點的可能性,有廠商私下透露,雖然公開宣布投資計畫的業者不多,檯面下的活動其實非常熱絡。
捷克產業環境另一個優勢是,捷克政府與學研機構、企業界是聯合陣線,共同扛起發展半導體重責,對外展現十足企圖心,對有意投資的外商也是加分項目。
安森美研發項目主管洛倫茨(Michal Lorenc)說,捷克是以國家為層級,投入發展半導體產業,「They are really ready to support you(他們是真的準備好給予支持)」。
![(中央社製圖)](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2000x2000_wmkn_47164646665995_0.jpg)
![中歐技術研究院(CEITEC)已投入光子學(Photonic)研究,加上捷克理工人才訓練扎實、具備頂尖研究能量,且雷射領域表現傑出,正好可對應台灣半導體產業邁向下一世代發展所需。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152x768_wmky_0_C20250208000030.jpg)
半導體人才稀少 捷克缺才又缺工
捷克將發展半導體產業視為國家戰略,樂見外商落地投資,但隨著安森美建廠計畫落實、台積電德國廠完工,將對人才產生極大的磁吸效應,捷克是否能提供充沛且優質的勞動力,恐怕也是問題。
雖然人力短缺問題不如台灣嚴峻,歐洲國家同樣面臨生育率下滑挑戰,此外,俄烏戰爭之前,烏克蘭是中歐最大移工輸出國,戰事爆發後,烏克蘭勞工返國參戰,令捷克缺工問題更加惡化。
儘管捷克產業進用外籍勞工相當普遍,菲律賓、匈牙利甚至蒙古都有,但依舊缺工,當地廠商不免抱怨,缺工問題未解,政府招攬外商投資談何容易。
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CNSC)副主席、布爾諾理工大學微機電子副教授Jiří Háze點出一項令人憂心的數據指出,捷克每年平均僅約150名畢業生攻讀半導體供應鏈相關的碩士學位,「當然,這是不夠的」。
捷克理工大學(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CTU)電機工程學院副院長Jiří Jakovenko說,捷克高中生投入科技大學的比率,甚至只有15%至20%,許多高中生都聽過人工智慧(AI)、資訊科技,卻缺乏對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未來必須努力改善。
理工人才的培育上,師資短缺也是一大問題。Jiří Jakovenko坦言,其中一大因素是教師工資並不優渥,若國家將發展半導體視為必做之事,政府或業界也許能提供部分支援,使教師獲得更好薪資,否則若毫無作為,將來半導體產業可能面臨無人可用的困境。(編輯:潘羿菁、林淑媛)1140208
![捷克國家半導體聚落(CNSC)副主席、布爾諾理工大學微機電子副教授Jiří Háze(圖)表示,捷克每年平均僅約150名畢業生攻讀半導體供應鏈相關的碩士學位,這是不夠的。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200x852_wmky_378359237255_202502080025000000.jpg)
![捷克理工大學(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CTU)電機工程學院副院長Jiří Jakovenko(圖)表示,捷克高中生投入科技大學的比率僅15%至20%。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122x768_wmky_0_C20250208000034.jpg)
![捷克將發展半導體產業視為國家戰略,樂見外商落地投資,但捷克是否能提供充沛且優質的勞動力,恐怕也是問題。圖為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景。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4年2月8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08/1200x800_wmky_38789041479_202502080026000000.jpg)
- 2025/02/08 10:15
- 2025/02/08 10:14
- 2025/02/08 10:13
- 拚歐洲AI戰略地位 捷克傾注國家力量扛半導體夢2025/02/08 10: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