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傳搶先看:崇拜破壞式創新、早就知道輝達會超越英特爾【書摘】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4日電)「黃仁勳傳」中文版將於20日在台上市,書中揭露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形容輝達和英特爾的關係就像湯姆貓與傑利鼠,「他們一靠近我們,我就拿起晶片趕快跑」;話雖如此,當時面對巨人英特爾的黃仁勳,卻未曾動搖一步步壯大的決心。
黃仁勳早就深信輝達可以動搖英特爾的霸主地位,「有朝一日,輝達可能比英特爾還大」,如今這一切都已經實現。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走上平行運算之路
柯克和黃仁勳都具備精湛廣博且了不起的技術專長,但也同樣工於心計。在繪圖晶片領域,當輝達終於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新創企業都倒閉了。黃仁勳嗅到機會,在辦公室白板上列出所有競爭對手,並且在和柯克商議後,鎖定每間公司最優秀的兩、三名工程師,想辦法挖角。
柯克還記得,他在一場商展上展示Riva 128給競爭對手看。那位工程師看到產品性能,自嘆弗如,當場豎起白旗。「不到幾天,我們就把他找來了,這麼做等於是將那間公司置於死地,對吧?」柯克說:「因為,你也知道,我挖走他們的大腦了。」這個文質彬彬、看起來像教授的人有著掠食者的本能。「其他新創企業的天才都加入我們的陣營,當我們迎頭趕上愈來愈多小公司,剩下的公司也就愈來愈難以生存下去。」
1993年黃仁勳在丹尼餐廳勾勒事業藍圖時,設想要和眾多競爭者共享巨大的市場。到了1998年,他想要吃下一整個市場。「這個領域仍有四十間公司,」黃仁勳對柯克說。「五年內,只會剩下三間公司:一個具有主導地位的大公司、一個在後面苦苦追趕的老二,以及一個想要顛覆前兩者的小公司。」黃仁勳想要成為那個主導者。
儘管黃仁勳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但他一開始並不是天生的企業家。他沒受過正式的商學教育,有時候連基本的會計概念都搞不清楚。「一開始有很多事情他都不懂,」輝達董事田屈•卡克斯說。但是,他可以學,而且他真的非常好學。為了自學,他認真閱讀所有重要的商業書籍。「他從來不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一位員工告訴我:「那裡是他的書房,書滿四壁,都是商業書。」
從文學角度,甚至從大眾市場來看,黃仁勳並非博覽群書之人。矽谷人喜歡的書,像是艾茵•蘭德(Ayn Rand)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以撒•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Foundation),以及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他一本都沒看過。事實上,黃仁勳告訴我,他完全沒讀過科幻小說,只記得自己滿喜歡的小說家是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他對商業書卻是如數家珍,相關知識淵博如百科全書。德懷特•迪爾克斯說,黃仁勳曾和一名主管就輝達產品的定價爭論不休。「那個人是企管碩士,但沒讀過任何和訂價有關的書籍,」迪爾克斯說:「但黃仁勳可能已經讀了十到十五本。」吵到一半,黃仁勳叫停,要這位企管碩士列舉他最喜歡的三本關於訂價的書。那人支支吾吾,一本都說不出來。黃仁勳說出他最喜歡的三本,告訴這名主管,等他讀完,再來討論。
黃仁勳最喜愛的商業書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寫的《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這本1997年首次出版的書使「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詞廣為人知,描述老牌企業如何輸給新創企業。雖然「破壞」這兩個字因為過度使用而變成空泛的流行語,原始資料仍值得回顧。在克里斯汀生的模型中,小公司可以鎖定大企業忽視的利基,服務小眾、利益比較小的客戶,從而侵食市場。
克里斯汀生在書中描述的破壞性創新者不一定是高科技公司,他舉的例子包括廢金屬回收商與液壓挖土機製造商。最典型的破壞者是本田,1960年代初期,這間公司在美國推出的本田小狼摩托車風靡一時,青少年趨之若騖。搖滾樂團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甚至為它寫了一首歌。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這樣的大企業,根本不把越野摩托車市場放在眼裡,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寧可販售凱迪拉克給有錢的生意人,也不想賣本田小狼給海灘男孩成員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這樣的年輕消費者。但是,正因為通用汽車小看摩托車市場,本田才有成長茁壯的機會。本田漸漸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製造小型車,從低端市場蠶食美國汽車產業。
克里斯汀生發現,企業要提升獲利能力其實比降低獲利能力更容易。想要降低獲利,就得刻意製造品質較差的產品來縮減利潤,如此一來,往往投資人會不滿,公司主管也會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接著,克里斯汀生提出他最歷久彌新、也最違反直覺的建議:「有時不聽客戶的意見是對的,投資性能較差且利潤較低的產品是對的,瞄準小眾市場而非大眾市場也是對的。」這是大眾媒體討論「破壞性創新」這個時髦術語時經常會忽略的重點。
克里斯汀生是摩門教徒,身材高大,極度平易近人,曾是大學籃球校隊成員。黃仁勳很崇拜他,讀了他寫的每一本書,也要求管理團隊讀《創新的兩難》,甚至聘請他擔任顧問。為什麼昇陽、視算科技等大企業不願意投資個人電腦遊戲的硬體?關於這個問題,克里斯汀生是第一個真正解釋明白的學者。他認為,不是因為這些大企業討厭遊戲玩家,而是因為和工作站相比,遊戲硬體的利潤太低。而且,不管產品成功與否,這些遊戲玩家一開始就對公司的利潤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把個人電腦遊戲的市場讓給輝達,是那些工作站大廠犯下的致命錯誤,就像通用汽車在幾十年前無視本田。輝達就像是販賣低利潤產品給青少年的本田,如果這個類比成立,明天輝達或許就會超越昇陽和視算科技的工作站事業。有時,黃仁勳甚至會對核心主管團隊說,輝達可能動搖英特爾的霸主地位;當時英特爾可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同時,輝達在英特爾的地盤上採取撤退戰略以求生存。「直到今天,我們都不跟英特爾競爭,」黃仁勳在2023年描述,輝達和英特爾的關係就像湯姆貓與傑利鼠。「他們一靠近我們,我就拿起晶片趕快跑。」根據克里斯汀生的理論,輝達應該販賣一些英特爾不會想做的另類產品,瞄準英特爾不想服務的客戶。「黃仁勳那時就告訴我們,有朝一日,輝達可能比英特爾還大,」柯克回憶說:「這只是策略問題。」(書摘由天下出版授權;編輯:鄭懿君)1140114
- 作者|史帝芬.維特
- 譯者|廖月娟、林俊宏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1/20
- 2025/01/16 16:28
- 2025/01/14 19:57
- 2025/01/14 19:55
- 黃仁勳傳搶先看:崇拜破壞式創新、早就知道輝達會超越英特爾【書摘】2025/01/14 19:20
- 2025/01/14 16:51
- 2025/01/14 15: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