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綠領時代2 / 拚減碳經部推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台灣200家企業加入

2024/6/23 11:41(6/23 13: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面板大廠友達子公司友達宇沛展示碳管理平台,協助客戶低碳轉型,同時接軌國際趨勢。(友達宇沛提供)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傳真 113年6月23日
面板大廠友達子公司友達宇沛展示碳管理平台,協助客戶低碳轉型,同時接軌國際趨勢。(友達宇沛提供)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傳真 113年6月23日

2050淨零碳排已列為國家重大政策,台灣企業對內要因應環境部碳費制度,對外又面臨歐盟啟動CBAM等國際要求,一波波措施催出對永續人才的強勁需求。綠領時代專題從國際趨勢出發,以市場供需角度,探討台灣產官學如何因應這股浪潮,同時也提供職涯路上的青年就業參考。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3日電)減碳成為企業和人才的必修課,經濟部今年首度推動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考試,通過考試者可獲得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已爭取超過200家企業認同,首批報名人數不僅優於預期,更有企業祭出補助、加考績等誘因激勵員工報考。

為導引iPAS獲證者進入職場發揮所長,經濟部積極促進企業媒合,目前台灣水泥、東和鋼鐵、長春集團、經緯航太、中鋼鋁業等超過200家企業,加入認同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行列,承諾優先面試聘用。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評鑑內容包括碳管理概論和碳盤查規範。經濟部官員表示,推動iPAS考試以來,觀察首批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報名人數遠高於其他證照考試,顯見企業對於淨零人才需求殷切。

以首批報考的2663人為例,學生和在職者比例各約2成、8成,其中有來自台達電、日月光、光寶、中油、中華汽車等企業的在職者報考。

淨零壓力來襲,每年製造業估有8000個綠領人才

綠領

green jobs、green collar,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勞工組織(ILO)等機構於2008年時大致將綠領工作(green jobs)定義為「無論農、工、服務業或公部門,任何有助保存、維護、重建環境品質的適宜工作皆屬之」。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對綠領(green collar)有更明確定義:「任職於綠色組織的管理者、專業及技術人員、文書、銷售、服務乃至僅具一定技術水準或學經歷員工;或在其他不歸為綠色組織中具備綠色技能和執掌的管理者、專業人士和技術人員。」

看更多
關閉
缺口。經濟部官員表示,剛推出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預期報名人數會持續成長,以首次報名人數2663名、平均獲證率3成計算,今年3梯次預估將有3000人通過考試,持續搭配學校、民間課程等多管齊下,替企業挹注淨零人才需求。

回溯補強人才培養的學校端資源更為關鍵,產學鏈結方面,負責推動的工研院產業學院專案總監黃進烽表示,已辦理北、中、南師資研習活動,帶動上百位教師參與,不僅培養種子師資,也規劃公版教材,引導大專院校規劃學程,增加學生淨零學習的管道,若大三、大四學生準備充足,也可以報考iPAS,提前取得專業領域的入場券。

對於員工利用額外時間準備考試,響應iPAS企業之一的玟揚精密董事長嚴仕育表示,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英美等國研擬碳定價措施等趨勢下,減碳攸關「公司產品賣不賣得出去」,工程、財務、採購和人資等各部門都應具備淨零知識,公司不僅鼓勵員工參加淨零課程,內部也定期有趨勢分享。

嚴仕育表示,企業自己先蹲好馬步,掌握國際趨勢、也要符合客戶要求,其中人才培育是重中之重,因此以實際行動加碼鼓勵員工參加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考試。他說,凡是通過初級檢定考試者,除了給予獎金新台幣1萬元,年度考核也會加等,希望提升內部員工淨零概念。

同樣響應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考試的還有面板大廠友達子公司友達宇沛,友達宇沛總監陳雅潔表示,首次報名考試的員工給予證照報考補助,公司內部也成立讀書會,讓員工利用工作之餘時間討論考試內容,由於初級考試內容以淨零概念為主,「對有實務經驗的人來說很好上手」。

作為友達培育的綠領人才,陳雅潔分享自己投身碳管理的歷程和觀察。她指出,母公司友達自2006年開始進行示範廠區碳盤查,後續推展至廠區全面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管理、低碳產品研發、工廠節能減碳等,除響應國際淨零趨勢,更重要的是公司從研發、風險管理、廠務和財務等部門,參與淨零決策和付出行動。

自研發部門出身的陳雅潔分享,R&D(研發)透過使用回收材料,設計低能耗面板以及環境友善產品,但過程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透過「做中學」,在材料選擇、產品規劃評估的過程累積相關知識。

減碳要求對用電大戶的製造業營運影響甚鉅,陳雅潔表示,友達除了內部員工交流淨零知識,也會邀請外部專家學者舉辦講座、論壇,從董事到員工均有系統性的學習機會。

至於企業在淨零賽局中生存需要哪些人才,陳雅潔觀察,未來減碳的基本概念應為人才招聘的必備條件,員工若能在進入職場後將淨零知識結合工作專業,可為公司淨零路徑貢獻大大加分。(編輯:林淑媛)1130623

精密模具製造商玟揚精密舉辦內部淨零趨勢、數位轉型分享課程,董事長嚴仕育表示,企業投入淨零人才培育非常重要,可以協助掌握國際趨勢。(玟揚精密提供)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傳真 113年6月23日
精密模具製造商玟揚精密舉辦內部淨零趨勢、數位轉型分享課程,董事長嚴仕育表示,企業投入淨零人才培育非常重要,可以協助掌握國際趨勢。(玟揚精密提供)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傳真 113年6月23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綠領時代3 / 綠領人才職缺10年成長10倍 製造業半導體需求最多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