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綠電機會成本影響達5兆元 不應只比較發電價格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日電)針對部分評論認為核電較綠電成本低,經濟部說明,除低估核電後端處理成本,綠電是產業外銷的剛性需求,包括護國神山在內25家企業加入RE100,營業額加總逾新台幣5兆元,其機會成本的影響程度,對台灣總經及戰略地位非常關鍵。
經濟部能源局透過新聞稿指出,因應國際供應鏈對綠電的強烈需求,產業除了需要維持生產所需用電,也需要綠電作為外銷出口的必需品。
經濟部表示,當國際客戶要求達成綠色供應鏈時,國內企業已有數百家提出綠電需求,至2030年的需求將超過250億度;更有國家關鍵產業25家企業加入RE100倡議,承諾在未來逐步使用100%綠電,這25家企業2022年營業額加總已逾5兆元,未來如果沒有使用綠電,出口會受到嚴重損失。
「這些產業的外銷、就業及戰略地位,才是綠電的機會成本」,經濟部強調,綠電的價值不是拿來跟其他發電方式比,而是需要從產業的硬性需求程度來比。
經濟部表示,目前國內仍是綠電、核電共存狀態,2種電力也非相互排擠,反而在電力調度上,由於綠電因國際客戶需求,需優先調度使用,也改變傳統的電力調度模式。
例如白天光電發電充裕時,配合「半蹲」減少使用的是天然氣機組,顯見燃氣發電扮演穩定供電的重要橋接能源,而核電受限機組起停及安全調度特性,反而無法快速升降載靈活調度。
經濟部表示,綠能發電屬自產能源,長期來說可降低進口依賴,更能避免國際燃料成本波動影響,且隨建置量增加,成本會隨之下降;以離岸風電為例,「若沒有初期的決心,就不會走到現在的0元競價」。
經濟部指出,在第一、第二階段的示範及遴選風場以躉購費率建置3973MW;隨後以競價機制壓低成本,在第二階段標出1644MW、第三階段預計有9GW。隨著這些風場在2030年後建置完成,未來離岸風電年發電量將達近550億度,政府花在每度離岸風電的成本也會降到1.52元,遠低於平均電價。
經濟部指出,過去幾年綠電占比從2015年的4.1%逐步增加至2022年的8.3%,購電支出不高,電價成本主要還是受化石燃料成本影響;至於前政府時代,核電占比14至18%時,也曾經因燃料價格波動調漲電價,單次最高調幅為2008年7、10月的12.6%,單價最高為2013年10月的每度3.1260元。
換言之,持續發展綠電可支撐產業需求,提升台灣能源自主,減緩國際燃料價格波動對電價衝擊。(編輯:潘羿菁)11203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