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能會: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擬延至夏天排放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1日電)原能會今天舉行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廢水跨部會因應會議。原能會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已在去年8月展開排放設施興建工程,但因入冬後海象及氣象狀況較差,工程進度可能受影響,排放時程不排除延後至今年夏季。
原能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東京電力公司去年12月下旬最新估算資訊,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含氚廢水儲存空間預估於今年夏、秋左右達到滿載。
原能會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去年8月初已開始排放設施興建工程,而其中導引稀釋後的含氚廢水至離岸1公里海域排放的海底隧道,目前挖掘進度已完成約800公尺,在去年12月上旬也開始進行排放口周邊的混凝土加固工程。
不過,由於入冬後的海象及氣象狀況較不利海上作業的進行,後續整體工程進度以及排放設施竣工時間點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正式開始排放時程,不排除延後到今年夏季(日本原預計今年春季排放),原能會將密切關注工程進度。
另外,去年11月底原能會再次籌組專家觀察團赴日,以持續了解與確認排放作業相關議題與近況;此行與福島漁會、日本分析中心以及海洋生物環境研究所等單位交流,有助於國內掌握本案核種分析、取樣監測等重要技術議題。
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專家調查團預計下週(1月16至20日)再次赴日,就安全管制程序與作為方面進行追蹤審查,期間預計與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研討安全管制議題;至於去年IAEA調查團赴日執行安全評估追蹤審查任務,初步報告預計今年初提出,原能會將密切掌握。
原能會也在會中報告,核研所已完成氚水電解濃縮技術建置,可應用於海域氚背景基線數據蒐集,今年將依「國海域放射性物質擴散預警及安全評估應對計畫」規劃,與各相關部會合作,執行洄游魚、台灣海域生態樣本、邊境輸入水產動物及藻類的生物氚監測,供各部會後續採行對應管理措施參考。
同時,核研所持續擴充精進「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並匯入氣象局完成的「福島事件10年歷史擴散案例」分析結果,以及IAEA的MARIS國際海洋輻射監測資料庫的日本周遭海域輻射監測數據,以達專業科學數據共享目標;後續核研所會將前述案例分析結果,轉譯成科普化說明圖卡,以利民眾了解。(編輯:林淑媛)11201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