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IMF預測台灣人均GDP超越日韓 半導體產業撐起半邊天

2022/10/16 10:50(10/16 14: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6日電)國際貨幣基金(IMF)估算今年台灣人均GDP可望冠居東亞,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功不可沒。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指出,雖然台灣半導體將面臨景氣調整、美中兩強對峙等3大課題,前景「有挑戰但不悲觀」。

國際貨幣基金近來估算,台灣今年人均GDP將由3萬3140美元(約105.6萬台幣)成長到3萬5510美元(約113.2萬台幣),首次超越日本,也是2003年以來首次超過韓國,成為東亞第一。

根據「韓國商報」(Business Korea)報導,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快速成長的基礎,在於政府大力支持半導體業發展。

「去年全球半導體供應不足、鬧晶片荒,可以看到在晶片生產領域,台灣在全球的重要性被凸顯」,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直言,今年台灣人均所得可望超越韓國,歸功於前兩年打下基礎。

吳大任解釋,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台灣成功防守、科技業生產如常,使得全球經濟衰退時,台灣仍能維持正成長;2021年各國陸續施打疫苗、逐步解封,報復性消費潮湧現,需求大增情況下,台灣出口寫下亮眼成績。

然而,台積電總裁魏哲家13日於法說會上直言「2023年半導體產業可能陷入衰退」;外界關注台灣護國山脈半導體產業後市如何,又將如何影響台灣經濟。

劉佩真點出半導體展業3大挑戰,一是產業經歷超級景氣循環週期後,開始向下調整,這考驗供應鏈業者的應變能力;第二,美中兩強對峙,可以預見美國對中國圍堵、打擊力道持續增強,同時,美國還會箝制各供應國、要求合力圍堵中國,導致業者經營彈性被限縮。

第三,疫情過後,各國都日益重視供應鏈韌性,加上兩岸局勢緊繃,各國會希望台灣分散半導體生產基地、不要過度集中,這類壓力未來會愈來愈大。

「有挑戰但不悲觀」,劉佩真表示,廠商會運用最有效率作法度過短期景氣波動,中長期來看,台灣在供應鏈具有的獨特地位,相信台廠站在戰略制高點,也能夠靈活調整策略,因應整體結構轉變。

半導體產業無畏景氣向下,依舊保有競爭力,不過吳大任提醒,從總體經濟層面來看,台灣出口動能放緩,對台灣經濟後續影響值得注意。

吳大任指出,今年以來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累積的後座力會逐步發酵,歐洲央行通膨嚴重,接下來升息力道也會相當猛烈;全球需求緊縮之下,台灣第4季可能就會出現明顯的出口衰退,把今年經濟成長率往下拉,「保3不是那麼容易」。

吳大任認為,國際金融環境快速緊縮,加上全球籠罩衰退陰影,台灣企業的經營風險愈來愈大,建議政府不宜僅以眼前亮麗的經濟數據作為施政決策,否則過度加重企業負擔,如升息、調漲電價,可能反而加速景氣下滑。(編輯:林淑媛)11110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