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因應碳中和 工總對政府提5建議、產業3呼籲

2021/10/1 18:3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1日電)碳中和對產業界帶來許多挑戰,工總今天邀請經濟部、環保署及鋼鐵、石化、水泥、造紙、半導體、電子資通訊、紡織等產業領袖和相關學者專家出席論壇,並對政府提出5項建議,也對產業提出3大呼籲。

全國工業總會今天舉行「我國邁向碳中和的策略與產業發展」論壇,邀請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探討產業如何邁向碳中和、台灣如何訂定碳定價及如何盤點資源並協助中小企業共同因應,論壇採線上與實體並行,共740多人參與。

工總在論壇尾聲,彙整對政府提出的5項建議,第一、提出明確的綠色成長戰略與對應資源:儘速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建構新的治理架構並規劃行動方案,也要提高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層級。

與此同時,應參考歐盟綠色新政或美國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大幅提高零碳轉型、清潔能源投資、低碳技術研發及就業創造的預算,將零碳轉型充分併入疫後時期的經濟復甦計畫。

第二、健全政策法規:儘速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法規內容應包括減碳目標、路徑期程、部會權責、碳定價制度、碳費用途、管理及執行方式、低碳技術、獎勵誘因、政府民間合作模式、諮詢機制等項目。

此外,政府應運用法規與誘因工具,鼓勵使用與設置再生能源,降低產品碳足跡,並儘快協助產業提升能源效率、研擬因應國際碳關稅衝擊策略、發展永續能源及固碳、負碳技術。

第三、儘速建立碳定價、碳排放交易機制:包括建立碳排總量管制、碳交易機制與碳費定價等機制,並研擬可與國際碳交易對接的碳定價政策與配套措施,以降低產業衝擊,而在徵收碳費前,一定要審慎評估對產業的影響。

第四、強化跨產業別的整體輔導措施:鼓勵及輔導企業從事低碳的營運模式及製程轉型,包括資金需求、技術引進、低碳製程研發,綠色金融及公司治理層面有關氣候財務風險管理準則(如TCFD)等法尊問題,政府應就產業轉型、技術輔導、租稅獎勵、資金優惠等層面提供協助。

不僅如此,政府應完善產業低碳轉型輔導機制,重視產業循環經濟推動,並結合地方政府能量以及法人資源建立減碳平台,逐步建立相關技術規範,讓產業低碳轉型主流化。

過程中,必須特別重視地方產業調適能力,加強中小企業能力建構,提升因應全球減碳及循環經濟適應力及產品碳足跡認證的覆蓋率,從製造到消費,具體落實低碳生活。

第五、重新檢討國家能源政策:應同時兼顧供電無虞並減少對於環境衝擊,降低化石能源配比,對於任何降低碳排放之能源保持開放態度,除風力、太陽能發電之外,政府須及早強化新能源包括氫能、地熱甚或是第四代核能,確保在潔淨能源的多元性。

除了對政府部門,對產業也有3大呼籲,第一、產業減碳應納入循環經濟思維,從產線開始,減少生產對環境會有負擔的產品。

第二、從公司治理角度推動低碳轉型,並完善組織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工具,還要將相關做法推展到供應鏈廠商,將社會企業責任(CSR)內化為產業DNA,推動具體減碳行動,累積碳權研究資料與大數據資料庫。

第三、加重節能、儲能、智慧系統整合等綠色製程與設備的投資與推動,業界需與學界、法人單位緊密合作。(編輯:蘇志宗)110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