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善投資環境 學者:台灣可間接受惠
2020/12/31 11:10(12/31 15:31 更新)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31日電)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中國未來將開放新能源汽車、雲端運算等歐企進入市場。李淳認為,中國投資環境的改善與現代化,台灣可間接受惠,兩岸也早簽署投保協議,台灣在投資保護上走在歐盟之前,樂見發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晚間在北京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視訊會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根據歐盟執委會文件,這份協定將消除新能源汽車、雲端運算、金融和健康等領域歐盟企業在中國遇到的投資壁壘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協定有3個層面意義,第一是投資自由化,中國市場將開放外國人直接投資,並取消持股限制;第二是改善投資環境;最後則是投資保護。
李淳進一步說明,中國大陸市場相對封閉,國企壟斷市場、行規一堆的情況常見,在協定完成後,必須營造投資落地後的公平競爭環境,包括資訊揭露與透明化等,台灣可間接受惠。
在投資保護部分,李淳說,兩岸早已簽署投保協議,加上中國訂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台商保護法),台灣受保護的程度走在歐盟之前,不受影響。
他也表示,投資協定不像自由貿易協定界定明確的範圍,台灣不會被邊緣化,只是在投資市場中就要「各憑本事」。
此外,歐盟把中歐投資協定視為優先,之後才會評估其他區域,李淳認為,當中歐投資協定完成,也對台灣有利。(編輯:張均懋)10912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