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N跟ETF 投資人要知道的4個不同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7日電)首批指數投資證券(Exchange Traded Note, ETN)首批共計10檔將於4月底掛牌,由於ETN與ETF某些產品特性與ETF相近,容易混淆,櫃買中心特別提醒ETN與ETF的4個主要差異。
櫃買中心表示,ETN的發行單位為證券商,ETF的發行單位為投信,ETN與ETF同樣具有較低的投資費用,而ETN的投資金額通常比ETF更低一點,因此市場參與者預期會以散戶居多。
櫃買中心表示ETN與ETF的主要差異有4點,一是ETN有到期期限,ETF沒有。二是ETN需承擔發行人信用的風險,ETF不需要。三是ETN沒有追蹤誤差,可以完全立即反應指數變動,ETF則有追蹤誤差。四是ETN是否配息則視標的指數條件而定,ETF則有配息。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一般投資人對ETF已經有一定的熟悉跟了解,也獲得機構投資人青睞,在ETF商品在台灣資本市場的市占率至2018年第4季已為全球最大,高達30%,目前台灣ETF資產管理規模已來到9900億元。
全球信評機構惠譽信評統計,2018年底台灣ETF資產管理規模翻倍,來到7392億元,截至4月15日止,已激增至9900億元。其中債券ETF占最大宗,比重約近60%。
指數投資證券(ETN),是證券商發行於到期時支付與所追蹤標的指數表現連結報酬,並在證券交易市場交易,且投資人申購、賣回採現金交付的有價證券。
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副總蒲建亨解譯,很多ETF有配息,但ETN是否配息則視標的指數的條件而定,若ETN所連結的指數為報酬指數,其指數特性就是透過公式調整來還原被成份股除息影響的點數,如此一來可讓投資人所買ETN金額完整的參與該指數漲跌,維持報酬的連貫性。
所謂的追蹤誤差,蒲建亨表示,指的是ETF的資產組合,「原則上」報酬能接近ETF追蹤的指數,但實務上在建構資產組合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損失,使得該ETF實際的報酬與指數的報酬有落差。造成這種追蹤誤差的原因,包括用期貨建立ETF的資產組合的換倉損失、基金須支付的費用及支出、基金資產與指數成分股差異、基金經理人所使用的追蹤工具及複製策略等。
但ETN並不是共同基金,因此發行商無需實際持有成分股,券商可以將投資人購買ETN的錢作為其他用途使用;只需在投資人要賣回時,給予投資人持有期間,扣除投資手續費後的指數同等報酬率。也因此,ETN不一定會持有指數成分資產,而是以發行證券商信用作為擔保,投資人購買ETN時需承擔發行券商的信用風險。(編輯:楊凱翔)10804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