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自行車網通台商回台投資 面臨土地等3大不確性

2019/1/12 17:3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2日電)美中貿易戰從黑天鵝演變為兩隻大象爭奪領導地位,意外促成台商鮭魚返鄉契機,然而台灣若要借力使力,將回流潮化為推進經濟成長的引擎,仍必須打通市場開放、土地需求等關卡。

2018年初,經濟學家、國內外智庫僅將美中貿易戰視為潛在風險,不過隨著美國對全球部分進口鋼鋁加徵關稅、宣布將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上調至25%,外界逐漸體認到美國總統川普「玩真的」,市場的恐慌與負面預期心理數度重挫金融市場,連帶影響了產業布局。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張銘斌表示,去年至今,已有70多家台商向經濟部洽詢返台投資事宜,尤以網通、自行車、伺服器等電子零組件產業較顯著,比較成熟、有意願申請返台的個案約有30幾家。

然而,中經院調查顯示,不少台商因貿易戰打算遷廠或改變服務據點,但首選據點是東協,依序才是台灣、美國、中國、歐洲;值得注意的是,評估遷廠到東協國家的台商比率較回流台灣多出一半。

進一步觀察製造業廠商不願意新增產能、服務據點或投資於台灣的原因,以市場規模、政策不確定性及土地廠房取得為主。

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分析,早期台商赴中國投資的考量,一是著眼於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二是中國勞力成本低廉,有利cost down,如今台商為了迴避美中貿易戰衝擊,選擇轉移陣地,但台灣內需市場有限,且人力成本提升、環保法規嚴格,若政府要吸引台商返台新增投資,必須思考台灣有何優勢、誘因,適合這些製造業回鄉落地生根。

陳馨蕙表示,台灣政府若著眼於回流的台商能夠推動產業轉型、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就必須提供相對的誘因以及打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市場更加開放、擴大規模,並降低政策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現在新興商業模式興起,即便製造業,也持續朝跨業整合、數位經濟的方向邁進,物聯網、數位醫療、智慧機械均是如此,但若市場開放程度不夠、法規未能跟上產業發展,即便相關產業回流台灣,也難有突破。

除此之外,土地仍是相當現實的問題,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2018年全台工業地產趨於熱絡,光是雙北市、桃園市的交易就占了6成,廣達、台達電也都鎖定桃園。

劉佩真指出,台商評估投資地點時,會以產業聚落、鄰近原有公司據點為考量,因此高科技廠商、電子業首選多在北台灣,機械業則以中部為主,北台灣工業用地如今供不應求,價格也往上攀升。

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長陳銘煌則說,中科二林園區土地正在招商引資,土地供給相對充足,而且台中智慧機械、精密機械有完整供應鏈,有足夠誘因,已有至少5家廠商進入實質投資的洽談階段,以智慧機械大廠、自行車零組件等產業為主。

陳銘煌透露,由於中部的產業聚落成型,也有廠商是上中下游的供應商一起談好共同返台投資。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10幾年來,美中貿易戰讓台灣迎來罕見的投資潮,固然是件好事,但如何推進產業轉型才是關鍵;劉佩真認為,人才、產業聚落、政策推力是吸引台商加重台灣投資布局主因。

因此,政府端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但這只是第一步,後續必須滾動檢討且個案檢視,才能逐步替廠商排除投資障礙,才能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引擎。(編輯:林淑媛)10801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大立光獵地擴廠 林恩平嘆:地跟人都難找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