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指數 主計總處:美日韓皆未編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5日電)IMD最新世界人才報告指台灣生活成本指數在63個國家中排名第47名,外界認為應盡速編製指數反映現況,主計總處表示,生活成本的心理評價為主觀感受,美國、日本、南韓都未編製。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1月發布「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World Talent Ranking)」,其中人才吸引面向的生活成本指數(Cost of living index),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47名,較2009年第22名退步25名。
工商時報報導,生活成本指數關乎攬才,更關乎民心,外界或把「消費者物價指數」當成生活成本變化,不足以反映真實,但官方迄今尚未編製「生活成本指數」,應盡速著手試編指數。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新聞稿回應指出,從聯合國(UN)及國際勞工組織(ILO)等共同編撰的CPI手冊,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與生活成本指數(Cost of Living Index, COLI)在基本概念上並不完全相同。
主計總處認為,CPI是衡量2個時點購買一固定籃(Fix Market Basket)消費性商品及服務的支出金額變動;而生活成本指數則是衡量2個時點為維持某一給定生活水準的最小支出金額變動,兩者都在衡量2個時點的總支出變動。
但是,前者是購買組合不變,觀察價格變化,後者是滿足程度相同下,觀察支出總值變化,因此COLI有可能涵蓋家庭所有獲致效用的消費財,包括自政府或非營利機構免費取得的實物社會移轉,並考慮商品間的替代效果。不過,不論CPI或COLI都不含資本財支出,像是房屋購買。
主計總處也解釋,有鑑於一般社會大眾常將CPI與生活成本混淆,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將這項列為常見問答釋疑,由於生活成本的心理評價為主觀感受,ILO手冊雖然列舉數種學術理論與可能的推估方式,然而主要國家如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都未編製生活成本指數。10612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