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毛和石斑 並列養殖魚雙雄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1日電)繼石斑魚,農委會漁業署運用國科會推出的藍色經濟成長計畫,費時6、7年,以台灣原生魚種黑毛孕育出養殖漁業另一明日之星,約2年後上市,將與石斑魚並列台灣養殖魚雙雄。
農委會今天召開「台灣首例—瓜子鱲(黑毛)繁殖技術開發成功」記者會。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因應氣候變遷,未來供市場需求的魚,一定是養殖魚大過海撈,因此農委會運用藍色經濟成長計畫,4年共計新台幣4.7億元,推動發展多種海洋資源衍生的相關經濟產業。
農委會漁業署署長蔡日耀說,俗稱黑毛的瓜子鱲是台灣原生魚種,每年冬季出現在浪高的東北角礁石區,覓食人類也食用的滸苔,許多磯釣客就在此時釣起黑毛,因為捕獲量不大、肉質鮮美,批發價每台斤就已達700到1000元。
他說,吃素的黑毛經官學合作,已於澎湖箱網進行人工養殖,因為適存水溫從攝氏8到33度,不怕寒流,相對目前將虱目魚養在文蛤池中作為吃藻的工作魚,怕寒流,若改養黑毛作為工作魚,不怕冷、價格又好,可增加漁民收入。
參與計畫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暨檢驗中心主任冉繁華說,人工養殖1萬多條魚的存活率已達9成;還將於今(2015)年9月在原產地的東北角放流5000多條,合計4年要放流20萬條以上。
冉繁華說,放流主因與近來滸苔也被取用製成人吃的食物,黑毛能吃的食物變少,使得黑毛數量減少有關,所以除了養殖魚,還將負起復育大使之責。
陳保基表示,黑毛吃素(藻類),減少使用魚粉,可降低生產成本,也減少對生態的衝擊。蔡日耀則說,目前雖可量產,但距離上市所需的量還要2年,屆時可與石斑魚並稱台灣養殖魚雙雄,未來產值看俏。
蔡日耀說明,磯釣產量有限,每年10到12月及農曆過年到4月出產;人工養殖可全年產出。10408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