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展「海市蜃樓」 溫哥華博物館開幕
(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30日專電)海市蜃樓展覽今天在溫哥華博物館開展,台灣藝術家姚瑞中及紀錄片導演羅秀芝在開幕典禮上分享拍攝「蚊子館」的社會省思,當地藝文界人士讚賞台灣社會的開放進步。
開幕式在加拿大台灣民俗文化團體天金陣鼓的澎湃節奏下揭開序幕。除兩位藝術家外,溫哥華博物館(Museum of Vancouver)執行長維謝拉(Mauro Vescera)、洛杉磯台灣書院主任簡德源、駐溫哥華辦事處長劉立欣及許多加拿大藝文界人士出席。
海市蜃樓(Mirage)展覽探討台灣公有閒置設施的問題。姚瑞中2010年起帶領學生做田野調查,挖掘各城鎮不為人知的浪費工程,從藝術教育層面探討政治和社會的多重面向。
姚瑞中說:「我讓世人看到台灣真實醜陋的一面,但難能可貴的是,台灣社會卻能自由開放地討論這些棘手問題,進而做出改變。」他幽默地說:「一開始是抱著可能要捲鋪蓋失業的心情和學生一起做這個項目,沒想到台灣很包容,給了我很大的空間,我才能站在這裡。」
羅秀芝一路配合姚瑞中將影像紀錄做成紀錄片,她說:「『蚊子館』工程世界各國都有,很高興這個計畫在海外多國參展時都觸動了當地民眾。透過與當地學生和社區的合作,挖掘出當地的閒置工程,進一步誘發當地人的省思、啟動人文關懷,促成另一種進步。」
海市蜃樓是洛杉磯台灣書院和溫哥華博物館第二次合作,雙方2022年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當年推出台灣藝術家王郁雯與加拿大台裔藝術家阮福辰的聯展「以想像交換回憶-溯自然」,大獲好評。
維謝拉2022年赴台造訪姚瑞中工作室時,對「海市蜃樓」印象深刻。他很高興這次有來自台灣的150件精選影像及紀錄片,加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學生對溫哥華閒置建築的探索,共同展示廢棄建築與活化利用的可能性。「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串聯台灣在閒置空間所做的努力,又可以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合作,創造了一個連接兩個國家的故事。」
簡德源說,台灣以民主為底蘊的軟實力已經獲世界肯定,一如「海市蜃樓」折射出的「文化行動主義」引發有意義的公共對話,創造以藝術促進城市發展的社會實踐,深獲溫博館肯定,雙方已著手研究下一個展覽的方向。
海市蜃樓展覽歷時3個月,至8月底結束。(編輯:郭中翰)11305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