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攝影展吸引立陶宛觀眾 展現台灣多元樣貌

2024/5/19 08:16(5/19 08: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主題攝影展「Taiwan Two and Two」在人潮眾多的高級商場Panorama舉辦開幕式,由駐立陶宛代表王雪虹與策展人馬立優代表致詞歡迎參觀的民眾,民眾和參展立陶宛攝影師馬立優、波克斯提斯(Saulius Paukštys)與臺灣攝影師楊哲一交流觀展感想。(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8日
台灣主題攝影展「Taiwan Two and Two」在人潮眾多的高級商場Panorama舉辦開幕式,由駐立陶宛代表王雪虹與策展人馬立優代表致詞歡迎參觀的民眾,民眾和參展立陶宛攝影師馬立優、波克斯提斯(Saulius Paukštys)與臺灣攝影師楊哲一交流觀展感想。(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9日專電)台灣主題攝影展「Taiwan Two and Two」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幕,策展人立陶宛攝影師馬立優表示,「相信透過攝影作品,能展現台灣是多麼奇妙、有趣且具有異國風情的國家。」

「Taiwan Two and Two」由馬立優(Marius Jovaiša)與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共同策劃,展出立陶宛攝影師馬立優、波克斯提斯(Saulius Paukštys)與臺灣攝影師楊哲一、潘勁瑞的作品。

展覽聚焦台灣,目的在透過兩地四位攝影師的視角,向立陶宛民眾展現台灣這座亞熱帶島嶼國家的多元樣貌。

馬立優、波克斯提斯去年曾於台灣舉辦展覽,並用鏡頭記錄下對台灣的觀察,會說流利中文的馬立優於台灣駐村期間,深入體驗台灣的日常生活,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分享宜蘭「搶孤」習俗、公路旁的水果攤、國際跑者趨之若鶩的「順澤宮」帽子,引起許多立陶宛觀眾迴響。

資深藝術家楊哲一與潘勁瑞的作品則以在地人的視角提出了觀察與批判。楊哲一為台灣少數專注於「地景」的攝影師,在「Taiwan Two and Two」展出的作品為其歷時一年跑遍全台近40座水庫所拍攝的乾涸地貌。

楊哲一受訪時說,水資源缺乏的問題與全球氣候變遷息息相關,是全球也是地方性議題。曾任職於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在研究期間意外發現,台灣水庫多集中在桃竹苗一帶,且水資源多用於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希望透過鏡頭記錄下台灣水庫「無水」時的樣子,用攝影作品向大眾提出一種現象與叩問。

駐立陶宛代表王雪虹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能藉「Taiwan Two and Two」攝影展讓立陶宛主流社會看見台灣;駐德文化組葉瑋妮組長說明,台灣與立陶宛的文化交流剛剛起步,希望透過本次攝影展,促進雙方的藝文互動,並拓展雙方人脈網絡。

處在俄羅斯與歐洲中間的民主國家立陶宛,近年與台灣的互動愈加緊密頻繁,2021年底台灣於立陶宛正式設立代表處,在文化與經濟層面正逐步拓展兩國實質關係。(編輯:陳承功)1130519

馬立優去年於台灣駐村期間拍攝下台灣的地方人文風景,並時常於個人臉書分享在台灣的所見所聞,今年則回到立陶宛策劃台灣攝影展,將他在台灣記錄下的畫面介紹給自己的家鄉。(初應藝術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馬立優去年於台灣駐村期間拍攝下台灣的地方人文風景,並時常於個人臉書分享在台灣的所見所聞,今年則回到立陶宛策劃台灣攝影展,將他在台灣記錄下的畫面介紹給自己的家鄉。(初應藝術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出席者包括立陶宛文化部次長加斯帕拉維丘斯(Vygintas Gasparavičius)、立陶宛台灣論壇主席、前外交部政務次長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及立陶宛密可拉斯羅密利斯大學(Mykolas Romeris University)校長國際關係顧問(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出席者包括立陶宛文化部次長加斯帕拉維丘斯(Vygintas Gasparavičius)、立陶宛台灣論壇主席、前外交部政務次長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及立陶宛密可拉斯羅密利斯大學(Mykolas Romeris University)校長國際關係顧問(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攝影師楊哲一耗費一年時間全台跑透透,拍攝水庫缺水時的地貌,圖為苗栗永和山水庫於旱季時露出的民宅,楊哲一表示,水庫的地景攝影如同考古,水乾後才能看見當地人過往為了建水庫而遷村的歷史。(楊哲一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攝影師楊哲一耗費一年時間全台跑透透,拍攝水庫缺水時的地貌,圖為苗栗永和山水庫於旱季時露出的民宅,楊哲一表示,水庫的地景攝影如同考古,水乾後才能看見當地人過往為了建水庫而遷村的歷史。(楊哲一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3年5月19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