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士勞斯基影展開幕 影壇大師心法同步出版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1日電)金馬影展今年規畫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影展」,聯合文學同步發行「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專書中文版,提供影迷對照回顧,印證影壇奇人的創作心法。
本書為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生前口述,由英國翻譯家史托克(Danusia Stok)採訪整理、翻譯、編著成冊,史托克在書中表示,大部分內容來自1991、1992年間,她在巴黎與奇士勞斯基的多次訪談,當時導演正在構思「三色」系列三部曲的劇本,1993年「三色」系列拍完後,她也曾和導演進行訪談。
奇士勞斯基一生拍過40多部影片,以「十誡」、「雙面薇若妮卡」、「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等片聞名,囊括坎城、威尼斯、柏林等三大影展,正當影迷為他的驚人創造力及美學感到著迷,他卻在1996年辭世,享年54歲。
奇士勞斯基在書中開宗名義說道,拍電影意味著每天清晨6點起床,意味著寒冷、雨水、泥濘,還有必須扛著沉重的燈光器材,「這是個折磨心神的工作,而且在某個階段,其他事情都得退居次要,包括你的家庭、你的情緒,以及你的私生活」。
奇士勞斯基也坦白說,他幾乎耗盡了電影人必備的一項特質—耐性,對演員、攝影師、天氣,對無所事事地等待,對任何事都不稱心,但同時他又不能表現出來,對劇組人員掩飾他的缺乏耐性,讓他心力交瘁。
不過有時也會發生一些事,讓這種愚蠢的感覺消失得一乾二淨,如演員的好表現,好到讓所有一切都變得格外真實,「她們說著零零碎碎的台詞,時而淡淡一笑,時而面露憂愁。在那一刻,我可以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
由於奇士勞斯基大半生活在共黨波蘭體制下,書中不乏狂羈的靈魂對「共產病毒」的批判,「不絕之路─我們都低頭了」一章,寫他在戒嚴令實施後,想盡辦法拍攝影片的過程,最終依然被當局認為作品違反戒嚴令,過程驚險、曲折而複雜。
不過這段期間他仍以「電影狂」、「機遇之歌」、「不絕之路」等片獲柏林影展、莫斯科影展肯定,1989年拍攝「十誡」電視影集,由十段故事反覆辯證人類面臨道德抉擇、掙扎與禁忌的困境,描繪出一幅波蘭當代社會圖像。
書中也提到1991年拍攝「雙面薇若妮卡」,原本女主角人選是美國演員安蒂麥道威爾(Andie MacDowell),雙方一拍即合,雖然片籌很低,對方也不在意,沒想至到奇士勞斯基的製作人一時疏忽,以為口頭答應就沒事了,並未簽約,後來安蒂麥道威爾有新片要拍,合作自然破局,才找來伊蓮雅各(Irene Jacob)演出。(編輯:龍柏安)11207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