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庫存就是損失、不用的東西直接丟 斷捨離會計學【書摘】

2022/10/1 17:55(10/1 18: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日本會計師山田真哉的《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用會計學解析為何庫存就是損失,不用的東西直接丟。(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日本會計師山田真哉的《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用會計學解析為何庫存就是損失,不用的東西直接丟。(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住家巷子裡經常會傳來「修~理紗窗紗門、換玻璃」的廣播叫賣,你可曾好奇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總是咻一下就飄過的叫賣方式,真的有生意嗎?日本人也有類似的疑惑,沿街叫賣竹竿的小貨車為什麼不會倒?冷門地段的天價法國餐廳為什麼能存活?看似都市傳說的謎題,會計學都能解答。

曾在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任職,後來獨立開業,還成為超人氣YouTuber的日本會計師山田真哉的經典會計入門書《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從日常生活角度解讀一般人望而卻步的會計學知識,長銷不墜。斷捨離其實也是會計實踐?看看他怎麼分析。

發霉的雙排扣西裝

有一天,我剛回到家,就看到老婆橫眉豎眼站在客廳。

「你看!衣服發霉了!」

我正訝異發生什麼大事,原來是我長年掛在衣櫃的雙排扣西裝出了狀況。

這套衣服好久以前買了之後,只穿過幾次而已,心想以後可能還有機會穿,就捨不得丟。而且才穿過幾次,也沒送洗,便一直擺著。儘管有點過時,因為是花不少錢買的,該丟的時候捨不得丟,便成了我家衣櫃的呆帳。

現在既然發霉了,也只好丟棄,不過還是覺得有點捨不得。沒錯!我就是標準的「窮酸佬」。

相反的,老婆是斷捨離達人,早在西裝發霉之前,她就叨唸著:「這種衣服丟了吧!反正已經穿不著了。」不過,我回一句:「這也要丟,那也要丟!」硬是拒絕。

老婆處理書和雜誌素來快刀斬亂麻,化妝品也是不用就立即丟棄,完全不會想:「哪天用得上,就先擺著吧。」另一方面,我本人則是屬於連報紙、買便當附的紙巾都要留的那種類型,和老婆正好是死對頭。

但是, 以會計的觀念而言,不用的東西立即丟棄,是既合理又有效率的「正確方法」

雙排扣西裝,就會計而言,是所謂的滯銷庫存。而對企業來說,別說是滯銷庫存,就連庫存也要越少越好。

為何有庫存即有損失?

為什麼做生意都希望庫存越少越好?

舉例來說,食品擺放時間長了,失去新鮮度便無法再銷售,也就是有所謂的保存期限。而食品以外的商品,退流行、損壞的危險性也是與時俱增,甚至可能因為某些閃失而弄丟或被偷。

這些損失,會計上稱為存貨盤損。

其次,還有人事費。管理庫存需要人手吧?而且也必須花時間確認庫存是否堪用。場地費也少不了。倘若租用倉庫,就有倉庫租金。縱使擺放在店裡,也會占據其他商品陳設的空間。

如果能盡早出清即將淪為庫存的商品,便可以省下成為庫存之後必須支出的人事費和場地費。把這些錢存起來或拿去投資,或許可以增加收入。

「如果當初能運用省下來的錢⋯⋯」這雖然只是一種假設的前提,但會計上卻直接視為「喪失應得利益」,稱為機會損失。

如上所述,有庫存即會產生各種損失,這些損失統稱為「庫存成本」。一般認為,做生意應盡量減少這種成本。當然,完全沒有庫存,也會錯失賺錢良機,因為搶手商品都已經賣完,沒有存貨了。

要言之, 庫存多了不行,少了也麻煩,抓準數量相當重要。

豐田的「看板方式」厲害在哪?

近來,許多公司都利用資訊技術來調整庫存量。

例如,日本最大休閒服飾品牌 UNIQLO,每賣掉一件商品,會立即透過網路傳送資訊至工廠,再製造一件新商品,採用這種方法,維持一定的少量庫存。此外,在店面陳列上也下了功夫,讓商品的數量看起來比實際要多,盡可能以少量庫存撐住門面。

我想許多人都知道,豐田汽車採取「看板方式」的生產管理方式,堪稱豐田汽車業績大躍進的核心利器。所謂的「看板方式」,就是在製造汽車的過程中,下游生產線會利用「看板」,對上游生產線下「請給零件」「請給材料」等指示,像是玩傳話遊戲一樣。

或許有人會認為,只是這樣有什麼好厲害的?其實, 傳話的同時,也是在傳達「只在必要時刻,生產必要數量的必要商品」的指示。因此,基本上各生產線都不會出現庫存。

汽車從開始製造到完成、出貨,會歷經許多流程,各生產線一旦出現庫存,就需要場地和管理費,所以,這個方法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庫存最大的麻煩,在於貨品賣不出去,沒有收入時,還是得支付先前進貨的貨款。沒有現金收入,卻有現金支出,這是很明顯的損失。換句話說,只要有庫存,就會帶來損失。滯銷的庫存有多少,錢的損失就有多少。

有些公司倒閉的原因是「出現大量庫存」。東西沒賣完,當然表示營收減少,但這和倒閉的原因沒有直接關係。和倒閉有直接關係的,只是因為到了支付貨款的日期,付不出錢,這稱為「資金短缺」。

說「資金短缺」是比較好聽一點,它和赤字或黑字無關,只是單純付不出錢而已。不論大企業或中小企業,一旦資金短缺,通常只有倒閉一途。

為何整年都在特賣?

絕大多數的商業,都在努力在減少庫存。例如百貨公司一年到頭都有服飾大拍賣,並不是為了藉由降價招徠更多顧客,而是希望把當季的商品賣完。

至於拍賣的商品為何以服飾居多?原因是服飾的流行變化很明顯,退流行的危險性非常高。家電則不太舉行拍賣,因為流行變化很慢。此外,服飾蒙受蟲害的可能性也極高,總而言之,庫存成本居高不下。

店面搬遷或改裝所做的清倉大拍賣,基本上和服飾大拍賣的考量如出一轍。將商品打包、運到新店面,即所謂的搬運費相當可觀,當然要在搬遷之前盡可能把商品賣掉。

其他減少庫存的代表例:
●福袋
●店長推薦.主廚推薦
●改裝開幕大優惠(常用來促銷清倉大拍賣的存貨)

減少庫存的終極戰略—訂單生產

做生意通常會考量庫存成本,有所謂的供應鍊管理,這是從工廠到批發業,乃至零售業,通力合作解決庫存的理念。

例如,進行商品的單品管理,透過網路,將銷售狀況立即傳送給工廠,工廠只生產現在賣得掉的商品,無須生產滯銷品,因此不會增加多餘的庫存。

減少庫存的終極型態,就是訂單生產。有訂單,意味著這數量的貨品確實賣得掉。接到訂單後再著手製造,完全不會產生庫存。

會計版「斷捨離」

這種觀念並不限於商業,也能應用在一般家庭。

家裡如果有用不到的東西,就會產生「庫存成本」。

以我那件發霉的雙排扣西裝為例,將沒機會再穿的雙排扣西裝當成庫存保存,結果導致衣櫃發霉,可能連經常穿的衣服都會報銷。事實上,參加喪禮用的西裝就掛在那件雙排扣西裝旁邊,它也染上霉菌,這種衣服是絕對必要的,因此還增加了新購的成本。

一些類似「可能還會用到」的東西,往往都是沒有用的,它們既占空間(場地費),又必須花力氣整理或丟棄(人事費)。房屋裝修或搬家時,東西太多也很傷腦筋。

因此,「減少庫存以避免損失」的概念,也應該在家裡實行。不管是書、雜誌、衣服或一些日常備用品,如果不考量庫存成本,東西就會一直堆積再堆積,等到要處理時,已經為時晚矣。

不少人家裡冰箱一打開,會發現裡面塞滿了幾個月前買來只用過一次的美乃滋、湊整數買比較划算的洋蔥。這些東西擺著不吃,最後腐爛,可能連其他食物也跟著遭殃,還會增加電費。

家裡用不著的東西,最好還是立即丟棄。要馬上養成這個習慣或許不容易,不過,訂下一些時限,例如「一個星期沒用到就可以丟掉」「一個月沒翻閱便可以丟掉」之類的,應該就能毅然捨棄了。

只在必要時刻購買必要數量的必要商品

一旦養成「庫存即罪惡」的觀念,買東西的行為也會發生改變。

例如,想買的東西有「1個100元」和「5個400元」之分,單價算起來是100元和80元,似乎買5個比較划算。但是,最後往往只用到2個,留下3個變成庫存,反倒划不來。因為不但多花了200元,還要花力氣處理用不到的東西,簡直浪費。

許多倒閉的企業,肇因於大量進貨,其模式不外乎:進貨賣不完,導致庫存堆積如山,貨款又付不出來。在籌不出錢的情況下,只能賤價拋售,形成大赤字。

因此,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有時候,即使貴一些, 選擇單價高的反而划算。如同豐田汽車的「看板方式」,只在必要時刻,購買必要數量的必要商品,最後可能是最划算的。(書摘由先覺出版授權,經中央社節錄。編輯:林傑立)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投資理財前,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投資理財前,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 作者|山田真哉
  • 譯者|東正德
  •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