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信義區疑戰俘古墓現蹤 提文資審議後遭竊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10日電)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巷弄即將興建道路,因此進行墳墓遷葬,但有民眾發現一座刻著英文、1945年的墓碑,恐是戰俘古墓,緊急提報文資審議程序,墓碑卻在文資委員現勘前夕遭竊。
因應信義區福德街137巷8弄至89巷道路興建工程,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在1月27日公告辦理30座墳墓遷葬,到4月30日若仍未自行遷葬,殯葬處將代為起掘,安厝到陽明山臻愛樓。
不過,有民眾發現,其中一座還刻有明顯姓名及日期,推測應是二戰末期的戰俘古墓。軍事史研究者張維斌據此調查後指出,這是屬於英軍戰俘Clack, Eric Arthur(或Clack, Erec Arthur)的墓,附近還有2座風化雨蝕得相當嚴重的墓碑。
熱心民眾將相關資料送到文化局申請文資審議程序後,文化局原定在明天安排文資委員現勘,但「台灣古墓偵探社」臉書粉絲專頁昨天發文表示,戰俘墓碑慘遭不肖人士盜走。
文化局文資科長賴郁雯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目前已通知殯葬處先暫緩墳墓搬遷作業,並通知新工處立刻檢查工區現場墓碑狀況,墓碑被偷走的事情則請警察局幫忙。
賴郁雯指出,相關墓碑的文資價值只能就現場留存狀況進行判斷,但民眾所提資料仍會提供給委員參考,若確認是二戰戰俘古墓,將會是台北市第一件這類的文化資產。
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許家蓓說,依照文資法第15條規定,新工處在對這塊土地進行任何動作前,必須請文化局針對工程範圍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但此案原本卻是要等殯葬處遷葬完、潛在文資都被破壞了才開始評估,根本慢了一步。
許家蓓表示,若因為局處分工,導致文資被誤拆、價值被影響,新工處、殯葬處及文化局都難辭其咎,市府各單位不該消極面對或互踢皮球,必須儘速改善相關作業程序,並針對工區進行文資調查。
文史工作者蕭文杰表示,二戰時期由於水泥屬於相當珍貴的資源,不太可能作為戰俘墓碑使用,不過這幾名軍人是在日本戰敗後、從戰俘身分轉變為戰勝國軍人的身分才逝世,有可能因此使用水泥墓碑,讓這些墓碑格外具有意義。(編輯:張銘坤)11104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