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道光墓碑疑古物 文化局:待文資審議認定
(中央社記者蕭博陽南投縣2日電)日月潭低水位,疑清乾隆、道光年間墓碑露出,台師大教授張素玢踏勘認為,乾隆年代墓碑非古物,道光則是古墓;南投縣文化局今天表示,這2塊墓碑仍待完成文資審議程序認定。
日月潭水位維持低檔,今天蓄水率28.44%,與滿水位約有13公尺落差,由於低水位已維持數月,除先前水社地區黃姓家族位於涵碧半島的清朝祖厝殘存屋體石塊露出水面,近日也在潭區分別發現刻有「乾隆丙寅年修」、「道光二十三年」2塊墓碑,吸引外界注意。
根據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資料,「清道光年間,漢人拓墾範圍逐漸擴及至邵族的部落地區,而清同治年間實施的開山撫番政策,使得漢人大量移入」。換言之,日月潭地區清朝就有漢人生活,後來日治時期進行水力發電工程,使日月潭水位上升、湖面面積擴張,潭底早期住民生活歷史痕跡也跟著沒入水面下。
刻有「乾隆丙寅年修」的墓碑被發現倒在岸邊,民俗專家廖大乙先前即表示,「修」字代表墓碑經修整,且材質及刻法是民國近代風格,推測是民國近代修整並延續舊碑刻法;而刻有「道光二十三年」的墓碑仍豎立潭邊,從刻法、材質等推測應為古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張素玢昨天踏勘,張素玢今天接受媒體電話聯訪表示,刻有乾隆的墓碑應是遭棄置,不清楚原本墓地位置,根據花崗岩表面磨得光滑、碑文刻有佳城代表已撿骨、碑文刻字深淺等,加上實際目視及觸摸質感,初判非乾隆年間古物。
張素玢表示,刻有「道光二十三年」的墓碑,應是清道光年代的古墓,且未經後代撿骨,墓碑下方雖遭沙土掩埋,但形式仍保持完整,若再往下方及兩旁開挖,應可發現完整墓地,但她覺得不適合亂開挖;墓碑材質為砂岩,應是就近取得,碑文刻字較深且字體渾厚。
她說,其實日月潭周遭還有很多古墓,只是以前未被特別重視,她推測這處道光年間的墓地,應是日月潭水位上升後,墓主後代已經沒住附近,所以未遷葬;墓碑因水位下降而露出,應去記錄下來,讓大家了解「以前是什麼樣子」,後續建議原地保存即可。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長林榮森今天表示,刻有乾隆、道光年間這2塊墓碑,已提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相關學者前幾天到場勘查,雖然張素玢初步認為乾隆年間的墓碑非古物,但這2塊墓碑仍會「走完」審議程序,由專家學者做出最終認定,不過,「年限」非認定文化資產唯一要件,若墓碑只是從清朝留下,卻不具重要歷史文化價值,也不一定可成為文化資產。(編輯:方沛清)11005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