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東莒島土壤窯燒馬祖故事 共創作品「擺暝」登場

2022/1/22 12:46(1/22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筠連江縣22日電)用東莒的土說東莒故事,「土偶claydoll」等陶藝團隊為馬祖東莒製作國際藝術島參展作品,利用島嶼紅土共創出擺暝節慶、地方信仰等在地元素,將在元宵「擺暝」登場。

「大浦Plus」團隊表示,藝術家吳其錚曾採用東莒土壤窯燒,發現顏色近似老酒、紅糟的馬祖飲食文化食材;這次創作從現地採土、練土,塑形、燒製,透過募集不同成員共創、凝聚島嶼主題特色,發展出馬祖信仰儀式擺暝的主題。

「大浦Plus」成員陳泳翰今天接受媒體訪問指出,結合馬祖傳統擺暝,共創的作品有2個故事主題,分別融入東莒福正聚落與潮間帶的「犬桌」,意象來自東莒島古名「東犬」;另呈現東莒大浦聚落漁業風情與林坳嶼的「馬桌」,則呼應馬祖普遍可見的神祇「白馬尊王」坐騎。透過這2個故事主題,創作出「犬島海馬」作品。

作品「犬島海馬」,「大浦Plus」團隊表示,還融合藝術家徐育霓的構想,訪談東、西莒居民後具象化捏塑出島民故事,連同書寫著故事內容的陶土餐盤,成為禮敬傳統的心意;島嶼潮間帶採集者、撒網漁船、東犬燈塔、大浦聚落周邊的林坳嶼、水域海帶及擺暝遶境中神偶,都成為作品元素。

「大浦Plus」團隊指出,作品集結台灣、馬祖各方人力共創,不僅有台灣各地志工共同辛苦創作,也因地方居民提供地方故事及連江縣立東莒國民小學出借電窯設備,才得以及時燒製完成創作。

靈感來自擺暝文化的「犬島海馬」,「大浦Plus」成員表示,作品將在大浦白馬尊王廟前共同參與島上傳統文化盛事「擺暝」,同時將揭開東莒島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序幕,展期將從2月12日至4月10日。

「擺暝」翻譯成白話就是「排夜」,即為夜晚排放供品祭神酬神的儀式,源自於早期中國福州一帶的農村,元宵節遊燈時會迎各境的角頭神繞境,祈求境內平安。(編輯:戴光育)11101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