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保護水下文化資產 墾丁培訓潛水教練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6日電)文化部文資局連續3年舉辦「水下文化資產潛水人員教育推廣活動」,13日至16日在墾丁培訓25名潛水教練,希望有更多的水下文資能在被發現的第一時間立即通報,獲得適當保存維護。
文化部委託淡江大學水下科技中心在墾丁舉辦「水下文化資產潛水人員教育推廣活動」,甄選培訓全台25名潛水教練,活動有專家學者發表台灣保護水下文化資產的作法與成果、介紹潛水人員保護水下文化資產倫理守則、探討台灣水下文化資產未來的發展。
另外,並邀請當地文史工作者,以「精彩的瑯嶠-東亞第一燈典故」為主題,讓學員瞭解恆春在地的海洋歷史。
淡大水科中心主任劉金源表示,水下文化資產如沉船等,以往成為人們尋寶的標的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通過「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台灣2015年通過「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起步晚,文化部連續3年舉辦水下文資保存推廣活動。
劉金源說,水下文資保存推廣活動有常民活動和潛水教練活動,常民活動是讓學員了解與水下文資有關的陸上文化遺址;而潛水教練部分則是讓學員了解水下的文化資產以現地保存為國際主流,及發現的第一時間要如何通報和處理。
今年的潛水教練培訓,著重在實地操作,8月在綠島辦過一場,在水下水資立告示牌;這次在墾丁舉辦的則是讓潛水教練了解沉船等水下文資的現地保存,未來這些培訓人員都有機會成為水下文資的導遊。
劉金源表示,台灣海峽是水下考古的樂園,在冰河期是陸地,有許多的古生物,海水上升後,擁有相當豐富的人類活動與沉船遺跡,近年有近百件進行水下探勘考古。
劉金源說,中研院與淡大合作在近百處水下調查研究中,已有澎湖、綠島周邊海域6處沉船,具水下重要文化資產條件,經文化部水下文資審議委員會過,列冊現地保存。
劉金源說,水下考古都是以歷史為根據,像恆春半島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事件」,沉船搜尋工作牽涉甚廣,難度極高,到現在都還沒找到沉船,然而,考古隊仍不放棄尋找,培訓的潛水人員都會是水下文資保存的種子。(編輯:陳俊碩)109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