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40多年 筆會英譯台灣文學有傳承
台灣文學走向國際專題3(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24日電)巴黎東方語言學院教授何碧玉去年11月來台參加學術研討會,短暫停留期間,特地親訪中華民國筆會,買回多本沉甸甸的筆會英文季刊,連帶預付2年訂費,為的是追蹤台灣文學近況。
何碧玉(Isabelle Rabut)和夫婿安必諾(Angel Pino)兩人自2000年起翻譯台灣文學,是將台灣文學作品推介到法國的重要推手。儘管他們至今結識眾多台灣友人,有不同資訊管道,但仍視筆會季刊為不能少的參考資料。
筆會會長黃碧端表示,筆會英文季刊是前會長林語堂邀殷張蘭熙擔任主編,於1972年秋創刊發行。為使國際社會認識台灣文學,46年來挑選好作品,將這些作品推介到國際上,這個工作成為筆會最重要的使命。
季刊現任主編為台大外文系教授梁欣榮,編輯顧問包括齊邦媛、王德威、陶忘機(John J.S.Balcom)、閔福德(John Minford)、蔡素芬、宇文正等,每期譯介當代台灣文學作品,含括詩歌、散文、小說,並以彩色圖片介紹一名台灣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
筆會季刊長年作為中翻英的平台,提供譯者舞台。吳明益「單車失竊記」英譯譯者石岱崙(Darryl Sterk)也為季刊翻譯過文章。
中華民國筆會是國際筆會成員,小小辦公室設在台北市溫州街一棟公寓裡。黃碧端於2014年12月接任會長,自我調侃是筆會「頭號義工」,因為會裡只有一名全職雇員,很多工作都靠大家義務幫忙。
筆會除了季刊,出版過英文藝術叢書及小說、詩、散文選。近期出版中英馬文版「台灣與馬來西亞短篇小說選」,及與美國Cambria Press合作出版的英文「台灣女性作家短篇小說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過去透過筆會譯介,曾出版「台灣現代文學」系列,包括好幾本台灣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知的有鄭清文「三腳馬」。
回顧筆會翻譯的作品,黃碧端說,造成最大迴響的首推殷張蘭熙和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合作翻譯的陳若曦「尹縣長」,1978年在美國出版引起很大震撼。
她說,中國大陸文革期間,內部生靈塗炭,但很多西方人天真地以為中國正在打造無產階級烏托邦。「尹縣長」以第一手資料和出色的敘事技巧,呈現中國實際情況,加上譯文嚴謹,因此能打動讀者,得到很大的迴響。
「然而並不是每本著作都可像『尹縣長』,有整個時代做推手」,黃碧端說,如何提高台灣文學海外能見度,「作品好、翻譯好是首要條件,推廣則需要資源。公私部門,包括政府和企業,如能投入較多經費,由足夠專人負責推動,應可有計劃的呈現工作成果。」
她又說,對外譯介台灣文學作品應注重延續性,交由熟悉書市運作的人好好規劃,與國外大型出版社和重要通路合作,才容易打開市場。
筆會英文季刊以往最大訂戶是外交部,但外交部去年以沒經費為由停訂,季刊近兩年逐步開發電子版。黃碧端認為網路保存本質脆弱,一個按鍵可讓一切消失,堅持印行紙本。筆會季刊目前持續寄發國外圖書館、學界人士和國際筆會的100多個分會。
今年是筆會成立90週年,及在台復會60週年,預計秋天將舉辦慶祝活動,回顧並展出筆會英譯台灣文學的歷史。(編輯:管中維)1070324
延伸閱讀》版權行銷有成果 台灣作家走進國際
延伸閱讀》台灣文學輸出 翻譯能量待強化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