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地界碑重現 見證打狗開港155年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3日電)清代「台灣關地界碑」第4座界碑日前在壽山史溫侯登山古道重見天日,見證打狗開港155年,高市文化局今天舉行記者會指,將予收藏並進行古物認定,發現界碑的文史團體也現身說法。
清代海關在高雄哨船頭現址四角各立有「台灣關地界碑」,其中3塊陸續出土,高市舊城文化協會成員20日在壽山史溫侯登山古道探尋日軍防空碉堡群路上意外找到第4座「台灣關地界碑」。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20日在史溫侯登山古道發現一塊花崗岩石條長約107公分、寬約26公分、厚約9.5公分,總重70多公斤,已斷成兩截,經清理後上半部石塊赫然浮現「台灣關地界」字樣。
郭吉清表示,當時他研判這是第4號台灣關地界碑,如獲至寶,由於界碑過重無力搬下山,當晚即率協會史蹟探勘小組及探勘小組山訓戰技教官宋德威等人漏夜上山,將界碑運下山,送交轄區鼓山警分局新濱派出所處理。高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獲報後也趕到派出所接管界碑。
林尚瑛表示,能找到清代海關界碑難能可貴,也具重要歷史意義與價值。日前出土的這座界碑將交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保存典藏,進行後續碑體清理、維護修復、研究展示等規劃,並進行古物認定程序。
她指出,「台灣關地界碑」的歷史場域「台灣關」是當時的海關官舍,目前已成為海關職員宿舍,文化局正執行再造歷史現場興濱計畫,在安檢所拆除哨船頭外灘重現之際,打狗港的水岸歷史廊帶已逐漸成形,打狗海關的歷史場域重現也會納入規劃,完整呈現歷史風貌。
她說,第4座地界碑的發現代表台灣關四方界碑完整呈現,今年適逢打狗港開港155年,更別具意義。地界碑出土見證清末天津、北京條約簽訂後海關的歷史,是清代台灣海關的重要史證。
林尚瑛表示,「台灣關地界碑」在高雄先後發現3座,第1座於1996年海關人員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北側坡發現,目前由台北海關博物館典藏;第2座是1998年哨船頭福德宮進行巷道拓寬工程開挖路基時發現,目前收存於高雄歷史博物館;第3座則長期位於海關與英國領事館邊界,迄今仍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內展示。1070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