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示警學術網路成中國駭侵目標 應強化數位韌性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3日電)民進黨中國部今天舉行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座談會,政大學者黃兆年除提及學術網路已成為中國駭入目標,建議台灣應強化數位民主防衛機制,並適度管制及透明化中國資訊及資金。
民進黨中國部上午舉行「被染紅的訊息,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座談會,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國立政治大學國發所長黃兆年、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兼首席顧問何澄輝、東吳大學學生陸雨軒、台科大學生彭浩哲出席。
吳峻鋕指出,中共開始對台遂行資訊作戰始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要求中國為資訊作戰做好準備,使台灣成為中國發動資訊戰最早、最綿密的地方,近年也藉抖音、機器人假帳號等方式擴及全球,藉此抹黑當地國政府,並操作族群議題、介入選舉,甚至鎖定入侵民主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更甚者,藉由安排中國留學生於軍事、基礎設施附近刺探機密。
黃兆年則說明學術網路遭駭侵議題。他提到,政大有研究中國相關議題,曾有資深教師的電子信箱被政大電算中心通知遭到駭客入侵,相關郵件亦有被打包下載的跡象;而當時他在研究室建置陣列硬碟但尚未完備資安措施時,電算中心亦通知有不明外部來源將其作為跳板,攻擊其他教師的電腦。
黃兆年認為,政治大學並非特例,也因為學術網路相對自由開放,包含產學合作等相關資訊,成為外部勢力的駭侵目標,也成為中國數位威權向外擴張的冰山一角。他強調,數位威權主義原本是中國身為威權國家對內維穩、控制社會的手段,但現在則藉此向外取得資訊交流優勢,並釋出假訊息。
針對如何應對中國數位威權擴張,黃兆年建議,台灣應強化數位民主防衛機制的建立,包括「禁止對中國出口關鍵技術跟零組件」、「加強台灣資安防範」、「加強中國資金、資訊適度管制跟透明化」及「強化台灣資金自主性跟資訊多元性」。
何澄輝指出,外界一直認為中國情報部門是傳統的情報戰,但根據研究,大部分的情報單位只有10%至15%是輸出間諜並奪取政經情報,剩下人力則是遂行影響力作戰,透過意識形態、認知上的改變,創造有利於中國的論述,並影響目標群體及社會認知,最終達成有利於中共的環境場域。
他認為,面對這樣的情勢,台灣的訊息傳播管道需要更多制度性的建置,此舉並非管制,而是藉由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輔助等方式實施。(編輯:蘇志宗)1131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