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媒:中國想要前進 但習近平卻在追憶往昔

2023/12/29 13:50(12/29 15:5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9日電)華爾街日報今天發表長篇報導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執政11年來,習近平正在恢復毛澤東時期的某些治理做法,使中國民眾不得不面對一個植根於往昔、且更不確定的未來。

這篇題為「中國想要向前進,但習近平在憶往昔」(China wants to move ahead,but Xi Jinping is looking to the past)的報導,以1980年代源自台灣且紅遍中國的歌曲「明天會更好」為開頭,直指當今這首歌正在中國網路上再度流傳,原因卻是代表那個象徵希望的1980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報導直指,中共黨刊求是雜誌12月16日發表文章,稱呼習近平為「人民領袖」,這一稱號以往只用來稱呼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自鄧小平以下的歷屆中國領導人都認同市場力量、經濟增長和有限自由。相形之下,習近平卻將「國家安全」置於經濟之上,加強政府控制,把中共和他自己置於中國社會的核心地位。

因此,那個曾激勵許多年輕人和企業家敢於冒險、賭上未來的繁榮中國已經不復存在。代替的是房價下跌,青年失業率創新高,民間投資萎縮,金融體系被債務淹沒,通貨緊縮正在來臨。同時,中國在外交和經濟方面與西方世界的隔閡也日益加深。

曾在美國柯林頓政府擔任高級外交官的謝淑麗(Susan Shirk)表示,習近平正在壓制中國民眾的活力和樂觀情緒」。在這種一人之治的體系裡,大家都感到無力去實現積極的改變。

在習近平2012年底上台前,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企業主和大學畢業生都在思考如何進入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外國人蜂擁而至。人們普遍抱有希望。但他上台幾年後,隨著中國當局擴大監控範圍並開始緊縮對民營企業的管控,眾人對他的期待逐漸消退,乃至幻想破滅。

報導提到,早在2017年,一名中國財經官員就曾憂心地透露,中共向企業施壓要求成立黨支部,進而能更多地介入企業事務。如今,中共的身影在企業無處不在,界線愈發模糊不清。這與改革開放時代,中國領導人推動「國退民進」的趨勢背道而馳。

以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為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曾是當時力倡發展的口號。如今,深圳的新口號卻換成了象徵共產黨帶頭的「跟黨一起創業」。但在習近平2020年對民企發起監管行動後,深圳有超過1/4的辦公空間空置,陸股上市科技公司的市值縮水超過1兆美元,並引發裁員和業務收縮。

報導指出,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放在首位,而這是中共對「國家主導型經濟」的表述方式,作法則是資源導向晶片及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這將習近平的願景勾勒得非常明確。

然而,這項會議呼籲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形同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讓許多中國人勾起了對毛澤東時代的糟糕回憶,特別是對當時的官員如何在計劃經濟舉措失敗時掩蓋壞消息的記憶。

經濟學家已警告,如果習近平繼續維持目前的政策重心,中國或許永遠無法脫離中等收入新興市場的行列,更不用說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而對許多普通中國人來說,能否超越美國並不重要。他們更渴望的是能像美國人那樣,透過努力工作和銳意進取獲得成功。上海一家券商金融分析師周芳(譯音)說,她擔心的是「財務自由」,原本似乎一直能追求的,這樣就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現在一切都很不好說了」。

報導指出,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困境和對秩序的挑戰,習近平正加碼實施毛澤東時代對社會的控制─楓橋經驗,以動員群眾在地方層面解決問題,避免導致廣泛的社會動盪。

年近50歲的John Ling早年在美國留學,眼見中國充滿機會而返國投入電商。21世紀初期,中國的環境自由得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感到政府的干預越來越多,如今籌集資金更非常艱難,於是他今年稍早決定關閉自己在上海的電商公司。

John Ling說,如今一切都是為了中國政府青睞的「硬科技」,但僅靠「硬科技」能支撐整個經濟嗎?現在在中國,給人的感覺是「一切皆不可能」。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外國人更展現了這樣的擔憂。1990年代擔任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駐中國代表的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表示,中國在改革開放年代是歡迎西方人的,「希望向所有人學習」。如今,仍從事中國市場分析的楊思安卻表示,她不願冒著被拘留的風險再前往中國。

楊思安表示,在排除前往中國後,她與家人計劃2024年到台灣長途旅行。她相信,她的家庭在台灣仍有可能與中國美食和文化重新建立聯繫,而不會有什麼風險。(編輯:呂佳蓉)11212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