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專家:地方承擔刺激消費任務 財政恐撐不住

2023/1/5 12:0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經濟受COVID-19疫情重創,官方宣示2023年要擴內需穩消費,但中國專家表示,地方政府的財政因疫情而不佳,繼續讓地方政府承擔刺激消費,財政恐會撐不住,中央應承擔更大責任。

中國官方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定在5.5%左右,但清零防疫政策嚴重衝擊國內消費與出口,國際經濟組織多數預估中國2022年GDP成長約3%,為40年來最糟糕表現。

陸媒「觀察者網」今天刊出前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專訪,提出關於去年底中央工作會議部署2023年的經濟任務,著重強調擴大內需,首次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如何看待內需的重要性?

丁一凡表示,擴大內需是一種長期的考慮,對2023年重要,對未來幾年都很重要。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可能未來不久會被印度超越。如果人口眾多,但有消費能力的人口有限,那這個人口優勢就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人口多,市場容量就大,消費能力就大,在國際市場上就有定價權。

他表示,龐大的消費市場規模對工業生產至關重要。對許多工業製成品來說,靠本國市場很快就可以收回投資,再到國際市場上去闖蕩,那肯定是無敵的。

再加上短期內,世界經濟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物價上揚,但經濟成長停頓),外部需求未來不會繼續擴大,因此,國內市場的擴大就變得尤其重要。

對於擴內需和穩消費,中國地方政府提出不同的措施,例如上海、濟南給老百姓發消費券,深圳、武漢則是獎勵企業消費升級專項獎金,但丁一凡示警地方存在財政壓力。

他說,發消費券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表現,用財政的錢來補貼民眾的消費。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表現為加大公共投資,投資基礎設施等。那些投資會帶來巨大的外溢效應,會衍生出許多經濟活動,使其他服務業、製造業都受益於這些公共投資。但是,直接補貼民眾消費也是一種財政開支。

他指出,中國前兩年也採取發消費券的辦法給民眾分發補貼,但中國的消費券主要是地方政府發的,而防疫、抗疫的支出也是由地方政府承擔的。地方政府的財政開支這幾年在疫情中有巨大的虧空,而這兩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下降不少。

「如果我們繼續讓地方政府來承擔這些刺激消費的任務,未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會撐不住。」

因此,他認為根據疫情狀況,中央政府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為地方政府財政排憂解難,而且對資本市場來說,多發債也是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編輯:唐佩君/陳沛冰)11201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