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分析:歐洲能源去俄化令耗能業加快轉移中國

2022/9/13 12:4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3日電)據分析,在歐洲因為俄烏戰爭而減少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影響下,歐洲國家的耗能製造業正加快轉移到中國。

中國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今天在香港大公報撰文指出,過去3年的COVID-19疫情、供應鏈紊亂、能源危機,先後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三次供給衝擊。

此外,俄烏戰爭分裂了全球石油定價體系,歐洲製造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將經歷成本衝擊帶來的市場占比轉移,可能給中國帶來能源密集型行業占比提升的新一輪紅利─這個結果正在發生。

文章表示,相比之下,中國不僅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龐大的內需市場、逐漸積累的技術能力,還同時享有「兩個石油體系」下的能源成本優勢和穩定性優勢,製造業的全球相對優勢應當得以重估。

翻查網上資料,所謂的「兩個石油體系」,一個是指歐盟「能源去俄化」後所形成的非俄油體系,另一個則指打折的俄國原油流向亞洲買家,比如印度和中國。

文章指出,在「兩個石油體系」的影響下,今年第二季中國原油平均進口價格每桶107.1美元,低於歐洲現貨價5.6%;天然氣平均價格每噸約人民幣7000元,低於德國氣價33.2%。

據指出,歐盟委員會7月20日推出「歐洲天然氣需求縮減計畫」,要求各成員國在今年8月到明年3月至少降低15%的天然氣用量,如果出現嚴重的能源短缺,政府將減少對工業的供氣,優先分配給家庭、醫院等。

工業用氣量占歐盟用氣總需求的38%,要確保歐盟民眾能安全過冬,就意味著需要降低4成左右工業用氣,以滿足「降低15%總用氣需求」的目標。

文章指出,根據生產單位產品的氣耗比和能耗比的排序,首當其衝的是氣耗和能耗雙高的化工,比如全球最大的合成氨生產商CF化肥公司已經關閉了英國的合成氨和化肥廠。

文章表示,歐洲需要大量進口高耗能商品以滿足自己的生產和消費需求,結果是歐盟的貿易順差正在快速轉為逆差。

比如,第二季歐盟貿易差額已經下滑至負1231億歐元,德國貿易差額下降至98億歐元。

德國第二季最主要的貿易逆差國是中國,期內德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年增245%,較去年同期增加178.6億美元,占第二季德國整體貿易差額變動的44%。

文章表示,從第二季中德貿易差額的變化結構可以看出有哪些中國產品正在受益於「兩個石油體系」下的歐洲製造業市場占比轉移。

德國向中國生產轉移幅度最大的產品主要有四大類:一是有機化學,二是電氣設備,三是機械設備,四是汽車及其零部件。

除了以上四大類行業,德國向中國生產轉移幅度較大的產品也包括鋼鐵和鋼鐵製品、鋁及其製品、塑膠及其製品、服裝鞋靴等附加值偏低的高耗能品類。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不僅是歐盟,日本和韓國的能源密集型行業也受到「兩個石油體系」影響。

文章認為,中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龐大的內需市場、逐漸積累的技術能力,同時享有「兩個石油體系」下的能源成本優勢和穩定性優勢,過去3年出口增速的持續超預期不是偶然。(編輯:周慧盈)11109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俄烏戰後習蒲會 美國學者:戰情扭轉北京尷尬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