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華早報:北京禁台灣農產品 中國與香港饕客嘴巴卻很誠實

2022/8/16 13:03(8/16 13: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6日電)北京藉口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而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進口中國以為報復,沒想到卻是就愛台灣優質農產的中國與香港饕客嘴巴遭到制裁,想吃吃不到只能在夢裡尋他千百度。

香港「南華早報」(SCMP)今天報導,台灣農產如水果與茶葉因「香氣濃郁」、精緻又新鮮,備受中國與香港的消費者推崇,但北京一道禁令卻使得兩地的饕客在可預見的將來難以嘗鮮。

報導說,廣州市民蘇玉(音譯,Su Yu)認為台灣農產比產自中國的更優質,購買台灣水果是她以往的生活日常,但早在北京頒布報復性禁令之前,市面上已經幾乎找不到。

這位在日商企業從事翻譯的上班族說:「原產地標籤打印台灣的水果,我印象中蠻久沒看到了。」

不過想要在中國境內找到來自台灣的食品日後只會更難,因裴洛西(Nancy Pelosi)不理會北京的恫嚇旋風式訪台後,中國的連串禁令不只針對柑橘等水果,還有糕餅烘培類與包裝茶。

據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以美元計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只占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的0.2%,但北京執意拿食物開刀以為嚇到台灣人,實際上卻極可能造成是蘇玉這樣的消費者感失望。

廣州市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的攤商李宗(Li Zong)說,再也不會有人進口台灣的鳳梨、蓮霧與釋迦,這些台灣的水果已缺貨兩年了。

他說,遏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防疫管制措施加上中國薪資成長趨緩,意味著高檔食材的消費銳減,導致台灣水果缺貨。

而當前台海緊張攀升至新高,短時間不太可能改變,李宗坦白建議消費者在中國境內找本土栽植的農產品代替。

香港雖沒有跟進北京對台的制裁措施,不過特首李家超已宣稱藉由「各種必要手段」助北京力挺國家主權,香港工業貿易署發言人則不願答覆,香港是否考慮針對台灣的商品進口頒布禁令。

旅居香港36年的台灣美食評論家陳喬莉(音譯,Jolly Chan)說,1895年至1945年也就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當時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台灣水果與茶葉採用公認的「先進」技術栽植,時至今日,台灣農產的風味比中國的更精緻或天然。

她說:「港人覺得來自台灣的農產非常獨特,很多品種散發著更芬芳的香氣,完全不同於來自廣東與四川的產品。」

香港銅鑼灣號稱饕客必訪的美食薈萃朝聖地,不論是路邊攤的小吃甚至高檔餐館應有盡有,而內用座位只有40席的奔之食堂,用餐尖峰時刻總是秒殺客滿,而且門外通常還大排長龍。

這家開張僅4年的餐館90%採用來自台灣的食材,尤其是台灣鳳梨、台灣芒果、台灣米粉、台灣花枝丸,還有兩款茗品台灣綠茶與台灣烏龍,餐廳牆上掛著一張前總統馬英九的玉照。

餐廳值班經理鍾曉玲(音譯,Chung Siu-ling)表示,上門的饕客都喜歡台灣美食散發的「內蘊芬芳」。南早報導說,香港還有很多的地方,消費者也是相當捨得花錢買下台灣食品。

像是英記茶莊設在購物中心的專櫃,只是拳頭大小包裝的台灣烏龍茶售價超過港幣200元(約新台幣765元),比來自福建的同類茶葉售價將近貴3倍,但台灣與福建僅一海之隔,兩地氣候條件相仿。(編輯:曹宇帆/陳沛冰)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