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陽過」者求職被歧視 企業主喊冤稱無奈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COVID-19染疫康復者求職備受歧視,企業主喊冤表示,這是無奈之舉,要是員工復陽傳播疫情,企業負責人要負直接責任。中國律師則稱,這是社會對疫情的焦慮,要科學防控才能解圍。
中國上海近期頻現染疫康復者求職碰壁,有招聘廣告直接載明「進過方艙的不要,『陽』過的不要」;此外,有染疫過的農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被迫寄居在虹橋火車站內的廁所,引發社會熱議。
上海市政府發言人尹欣昨天說,上海各部門、各單位都應該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要求,一視同仁地對待陽性康復者,不得歧視。社會各界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不能給他們貼標籤,不在他們的工作生活中設檻,不能讓他們生活在不該有的陰影下。
不過根據財新網報導,多名企業主說,如果康復者不幸復陽,公司所有員工都要算密接被隔離2天,辦公場地也要封閉管理,這將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很大影響。
業者稱,上海發布的復工政策裡,企業是防疫第一責任人,一旦出現復陽傳播,企業負責人要負直接責任。
一名企業主甚至說,「企業招聘中也不想歧視,實屬無奈之舉」。
第一財經也採訪了多名電商業者,一名負責大型生鮮電商平台上海區域直招的人力經理表示,對於過去3個月內曾經陽性的人員,不能提供工作機會,拒絕他們主要是因為「監管壓力」。
還有一名生鮮電商站點的站長說,目前站點不聘用康復者,雖然很同情他們,但鄭重其事地分析下來,他覺得還是要盡量避免為好。
這名站長反問,如果有一名康復者在店裡處理訂單,再傳給快遞小哥,然後傳給用戶,只要出現一例,「誰能背得起這個責任?」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出現一例患者就如臨大敵。在這樣的背景下,就算官方表示不要歧視,康復者復陽機率低,仍無法將康復者的染疫標籤撕下。
北京執業律師孔德峰表示,對「陽過」員工歧視的這類問責「板子不該打到企業身上」。目前招聘歧視背景是因為整個社會充滿對於疫情的焦慮感,要緩解這種焦慮的社會氛圍,各地政府要從科學防控開始。
孔德峰指出,只有管控科學起來,大家的焦慮感才能緩和起來,這類歧視的病根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否則只是就事論事去批評企業,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編輯:呂佳蓉/楊昇儒)11107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