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雙減上路半年 部分地區矯枉過正清零補教業

2021/12/13 17:26(12/13 19: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13日電)中國雙減政策發布近半年,相關措施陸續落實,有學者指出,部分地區為補教機構轉型非營利設下高門檻,造成無法轉型,變相對補教機構「清零」,治理目標偏移,不符政策精神。

7月下旬,中國官方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除了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程不得在週末、寒暑假等節假日組織補習,對業者的發展也有許多限制,其中更要求企業的部分業務要轉型為非營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界面新聞發表評論,指政策發布半年以來,諸多跡象顯示,雖然「雙減」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國小與國中)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可以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相關部門也制定了具體方案與時程,但實際上「營改非」之路並不好走。

熊丙奇說,目前「營改非」的政策正面臨3大不確定因素,首先是部分地方以「清零思路」應對,為「營改非」設定很高的門檻,造成沒有機構可以通過審批;其次,制定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政府指導價」,讓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很難正常經營,變相「逼退」有意「營轉非」機構;第三則是地方層層加碼,自行把高中也納入「營改非」統一管理。

熊丙奇表示,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未來小學到高中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都可能清零。「清零學科類培訓機構,雖然讓人眼不見心不煩,但並不符合雙減的治理目標。落實雙減政策,不能發生治理目標偏移。」

他進一步強調,關停或清零學科類培訓機構,並不代表學生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輕了。在教育評價體系未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及家長還仍有學科培訓需求。「如果沒有合法、公開的管道滿足這部分需求,家長就會請私教,學科類培訓就會轉到地下和家庭。但由於其過於分散,隱蔽性強,監管難度很大。」

除了營轉非的問題外,雙減政策使得部分行業巨頭紛紛退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程的補習業務,並轉型為素養教育、偏鄉教育等;此外,也傳出不少規模較小的企業因此關門大吉,後續衍伸積欠員工薪資、大規模裁員等問題。(編輯:張淑伶)11012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