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熱潮下 中國官媒批企業「紙上造車」亂象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上海30日電)中國電動車產業正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不少亂象。官媒新華社近日一篇評論指恒大汽車「紙上造車」,一車未造市值卻已破兆;又批評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發展電動車項目。
近年,電動車產業在中國成為大熱門,「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也將電動車列為「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目前除了蔚來、小鵬等中國品牌外,有關通訊設備商華為、小米將投入電動車產業的傳言也不絕於耳。而在電動車熱潮下,卻也出現發展亂象。新華社28日刊登一篇題為「這些毛病,得治!——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隱憂」的評論,指出特斯拉(Tesla)對車輛無故加速,和理想ONE對安全氣囊未彈出等事件,敷衍卸責。
評論又指,市場出現「紙上造車」的「PPT車企」,並點名在港股市值高達5000億港幣(約新台幣1.8兆元)的恒大汽車,都還沒量產過一款汽車。並引用該公司2020年的年報,指恒大汽車有98.79%的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和健康管理,來自電動車的只有1.21%。
評論又指出地方政府盲目發展電動車的問題。報導引述一名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稱,有些地方見到電動車項目就搶,為了搶項目,什麼條件都給,審核、甄別都開「綠燈」,就怕自己落後。
評論引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稱,這樣的行為變相助長電動車產業的「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品可靠性無法達標」。
早在1月底,新華社已批評電動車發展的亂象。當時廣汽埃安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宣稱,該公司在石墨烯基電池上取得技術突破,8分鐘可充電80%,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等。
但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明高卻指,以目前的技術不可能達成。廣汽埃安後來則指,先前的表述有誤,引發熱議。
事實上,中國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正在下降。中國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4部門去年底聯合發布通知,指2021年電動車補貼標準在前一年的基礎上下降20%。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在評論中表示,這種情況下,行業面臨全面轉向技術能力主導的市場競爭,但目前中國行業技術累積仍較有限,上述的「浮誇」、「虛火」現象,一定程度反映出電動車行業的焦慮。(編輯:吳柏緯)1100330
- 2025/01/22 13:38
- 2025/01/21 02:31
- 2025/01/17 12:52
- 2025/01/14 17:55
- 2025/01/13 16:39
- 2025/01/09 2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