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消費是否復甦 官方民間看法分歧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6日電)疫情過後的中國十一長假,民間消費是否復甦成為話題。連日來,中國官媒多方強調旅遊等消費已有顯著復甦。但中國文旅部發布的旅遊消費復甦跟不上人潮復甦的數據,卻引起熱議。
根據媒體報導、網路訊息及實地觀察,中國部分城市及景區在十一長假期間,確實湧入大量人潮。但也有一些景區的人潮明顯不如預期,呈現冷熱不一的現象。至於火車站的人潮,則內含「返鄉補過春節」的效應。
歷經第1季的主要疫情,以及第2季在各地零星發生的第二波疫情,對中國民間消費造成重創,特別是旅遊消費幾乎陷入停擺。直到7月疫情趨緩,旅遊等民間消費開始逐漸復甦,但並未完全恢復。因此,今年十一長假被視為觀察消費是否有效復甦的重要指標。
十一長假以來,中國中央及地方官媒引用各種數據,多方強調旅遊消費已有復甦跡象。10月1至4日,江西全省共接待遊客3993.1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人民幣244.71億元,分別恢復到至去年同期的92.45%及92.13%,旅遊人數及消費恢復程度相當。
在湖南省,10月5日全省納入監測的70家鄉村旅遊區共接待遊客11.47萬人次,營收860.94萬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1%和99%,消費恢復程度高於旅遊人數;但在河南省,1至4日全省共接待遊客3501.8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恢復87.21%;旅遊收入154.72億元,恢復79.28%,消費恢復程度未及旅遊人數。
但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公布數據,指10月1至4日,全國共湧現遊客4.25億人次,較去年同期恢復78.4%;但旅遊收入為3120.2億元,僅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8.9%。也就是消費恢復程度未及旅遊人數。
再根據媒體報導、網路訊息及實地觀察,諸如北京前門、長城,上海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安徽黃山等地,十一長假期間均湧入大量人潮。但在湖南鳳凰古城等風景區,人潮大不如前的畫面近日在中國網路上流傳。
有分析指出,歷經疫情及無法出國的限制,中國民眾十一長假期間出遊的意願高漲不須質疑。只不過,在經濟景氣欠佳下,不少人的旅遊範圍可能縮小,消費能力下降則是實情。
部分中國民眾認為,出外旅遊的人潮看似很多,各地火車站、商場擠滿了人也是事實。但官方為了重建民眾信心,刻意強調旅遊人數及消費回溫,只能視為「官方說法」。至於實際情況,相信景區及商場裡的店家才會最清楚。(編輯:周慧盈)10910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