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秦王府城牆倒塌 官方稱只是保護牆
2020/8/9 13:38(8/9 13:46 更新)
(中央社台北9日電)陸媒8日上午報導,超過600年歷史、位於陝西省西安的明秦王府城牆因連日大雨所致,突然倒塌。官方稍晚透過專家說法澄清,此次坍塌區域並非明秦王府城牆本體,而是遺址的修復保護砌體。
人民網報導,8日上午9時27分,位在西安市新城區新城廣場西側的明秦王府城牆遺址南牆西段,約有20公尺高的修復保護砌體突然倒塌,導致途經的1輛公車、3輛汽車受損,4人遭飛濺的磚石波及受傷,被送到鄰近的醫院治療。
事發後,一度有陸媒報導是明秦王府城牆本體坍塌,但人民網引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陳平說明,坍塌部分為原城牆遺址新築保護性土體,和東北側外包磚砌體,未傷及原明代城牆夯土。
據報導,明秦王府城牆遺址南牆西段修復保護砌體全長超過130公尺,坍塌部分長約20公尺。當地文物官方部門召集專家勘查後判定,坍塌事故源於當地連日大雨。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西安市文物部門現已著手清理事故現場,並對遺址進行防雨、防護措施。同時對當地全市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排查;另外,因事故而受傷的人員,現只有1人留院滯留。
據公開資料,明秦王府於1370年開始修建,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的王府。然而,明秦王府目前僅存城牆遺址,並在2003年被中國官方列入陝西省第4批文物保護單位。(編輯:賴言曦/翟思嘉)10908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