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趨勢持續 凸顯中國民企經營困境
(中央社台北21日電)進入2020年以來,中國國企入主上市公司有加速趨勢。陸媒報導,受到不景氣、市場動盪等因素影響,近期市場出現國有資本入股潮,大批民營企業被納入國有企業旗下,「國進民退」再加強。
經濟觀察網報導,今年第一季,中國國有資本入主的相關案例約24起,相關市值近人民幣1400億元(約新台幣5880億元)。這些公司大部分以中小市值為主,50億元以內的公司為主流。
根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3月底,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公布的2019年中國環境企業榜單前20強中,只剩兩家民營企業無國有資本入股。
此外,疫情使得醫藥企業行情看漲,4月以來,多家民營醫藥上市公司也頻獲國有資本入股。
綜合上述媒體及理財資訊網站「私募排排網研究院」分析,國有資本今年頻頻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大股東,不外乎「推力」和「拉力」的結果,反映出民企的脆弱性,以及國企需要多元化和優良的投資標的,提升自身的績效。
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因為本身經營不善,面臨巨大經營風險,特別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衝擊,加上官方金融去槓桿政策,導致很多在各行業內競爭力不強的公司面臨倒閉風險。這時國企接手這些上市公司控股權,能防止金融風險進一步擴大化。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市場震盪,一些經營管理和風險管控能力不足的上市企業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因此求助於資金相對充裕的國資;另一方面,市場動盪也提供了收購方有吸引力的價格。官方推動國企改革的考核指標,也會促使國資更積極的布局上市公司。
國企撿了便宜,但對於民企來說,往往代表必須放棄多年耕耘的心血,也凸顯市場上國企與民企的不公平競爭。
瑞銀證券分析師劉帥以國資入股民營環保企業為例表示,民企創立者放棄公司控股權,很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
他說,很多環保專案都需要融資,但相對於國企,民企的貸款融資成本往往更高,這使得環保民企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較國企差,民企不得不引入一些國企的戰略投資者或者是直接轉讓公司的股權。(編輯:張淑伶/繆宗翰)10904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