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陸民企經營困難賣股權 國進民退再現趨勢

2019/10/2 13:0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日電)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國資收購民企股權的趨勢繼續增大,「國進民退」的結果表明民企經營依舊困難,而國企繼續「做大做強」,可能對經濟發展不利。

華爾街日報引述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由中國政府支持的買家一共購入了47間上市民企的股份,相比之下,去年全年類似交易只有52宗。

而根據中國證券報9月初的報導,光是從8月份以來,就有31家上市公司發布控股權擬變更公告,地方國資平台成為收購主力。

報導指出,這些上市公司易主,多數是因為短期經營壓力增加、大股東股權高比例質押,導致公司流動性緊張。

從2017年以來,官方為因應金融風險強力進行去槓桿政策,並提出對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的新規定,加上A股市場表現不佳,許多控股股東去年開始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大股東不得不轉讓公司控股權以緩解債務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接手民企,一方面國企需要藉由上市公司的「殼」享受進入A股資本市場的好處,另一方面代持民企股份也符合官方推動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短期來看,民企獲得紓困,甚至因為掛靠國企而享有某些好處;但長期來看,整體市場又邁向國企壯大的老路。中國國企享有的貸款優勢、補貼、競爭優勢,正是中美貿易戰中的爭執焦點之一。

而國企效率不彰,經營向中共黨委負責,入股民企後,組織上的人事調整也將衝擊這些民營企業原本的經營模式。

在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專利發明權,以及80%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口。「國進民退」若持續,將會影響市場活力與經濟發展。(編輯:沈朋達)108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