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陸作家王安憶:台灣對學問知識更有興趣

2016/1/9 10:36(1/9 11:5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9日電)中國大陸知名作家王安憶比較兩岸,認為台灣社會展現出更多對學問和知識的興趣;與她同輩的台灣作家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也讓兩岸文壇展現不同氣質。

王安憶和台灣相當密切,1990年代就開始在台灣出書,當過台北市駐市作家,中山大學駐校作家;她有許多台灣的文友,在上海也有不少台灣人朋友,最新的長篇小說「匿名」更是先在台灣出版,最近才在大陸出版的。

王安憶得過多個大陸海內外重要獎項,「匿名」日前也被亞洲週刊選為2015年十大年度中文小說之一。近日她在前往紐約大學客座半年前夕,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

比較兩岸城市,她說,台北和高雄給人的感覺是殷實穩當的,文明經過長時間一步步塑形,也看得到產業變化遺留的痕跡;上海則是爆發型的城市,30多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政策支持下迅速發展,造成台灣城市和上海最大差異的原因是「時間」。

王安憶成長於上海,筆下寫了許多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對人性與市井生活觀察細膩。她眼中的上海,很有市民生活的氣息,務實而不浪漫。

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不浪漫?「東方巴黎的內核還是物質啊,過剩的物質慾望」。

身為寫作者,她明顯感受到兩岸出版環境不同。她說,台灣出版社是私人的,大家工作起來兢兢業業,不管是暢銷書還是只印1000、2000本的書,都照顧得很好。

大陸的出版社多數是國營的,除了積極性不足,也缺乏對小量印刷作品的關照,王安憶認為,這類印刷量只有幾千本的書籍才是整個出版市場的主體。即使現在有一些民營出版社,在大陸的出版體制下,它們還是需要向國營出版社購買書號,成本增加讓經營更為不易。

比較兩岸文壇,她認為「教育」讓她這一輩的兩岸作家很不一樣。台灣的文壇比較「文雅」,作家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大陸文壇的狀態則比較雜蕪、「野蠻」。王安憶比喻,「台灣不會出莫言,大陸不會出唐諾」,莫言筆法奔放魔幻,唐諾則代表讀很多書的作家。

時代背景使然,王安憶沒念過大學,現在則是復旦大學老師,「受教育」對她有非凡的意義。

王安憶生於1954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她正好小學畢業,中學3年在「插隊落戶」的混亂中度過,下鄉生活沒好好念書。

經過爭取,2005年她開始在上海復旦大學開始教研究生創意寫作,一圓學府生活的夢。在復旦,王安憶除了教書也積極聽課,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的課,「學生會幫我占位子」。

王安憶在大陸被當作是「沒受過太多正規教育但仍能成功」的勵志榜樣,但她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說自己後來也做過系統性學習的努力,「我不是那種生活經驗很豐富的人,更需要知識的幫助。」

面對採訪,王安憶隨和自在,她說很清楚自己身上帶了一些符號,譬如「上海」和「女性」。

這些符號特別容易讓人把她跟已故作家張愛玲連結。

「張愛玲」是王安憶答了又答的問題,這次倒是提起了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生前住處與她舊居不遠,還有鄰居日後寫了篇文章,談張愛玲姊弟的繼母,不像張愛玲說的那麼糟。

另一位與張愛玲同時代的作家蘇青,王安憶朋友的母親曾與她在同一個監獄裡。「這些人那麼有名,甚至是傳奇,但其實回頭看,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這也是上海特色。就像王安憶讓人沒有距離感,但筆下世界自有不凡。1050109

※你可能還想看:
王安憶作品「天香」試讀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