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如今「圓點」早已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但在年幼時期,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或許也未能想到,這些在她眼中伴隨一生的幻聽幻覺,有朝一日會是現代人所渴望了解的世界,她以藝術造就了一種脫離塵世的烏托邦,也解放了為疾病痛苦的自己。
路上的旅客、朝聖者,在天寒地凍中被雨水打中,伴隨一陣陣歡呼聲,這才發覺不斷落在身上的是皚皚的白雪。大夥兒興奮之餘,街邊小販告訴眾人,這是達蘭薩拉2024年的第一場雪……
年年頒獎,幾家歡樂幾家愁,錯過了獎項不需要否定自己,但想要得獎自我肯定,也是人之常情。
片面的影像很多時候是看圖說故事,決定性瞬間到底決定了什麼……
林郁婷東京奧運遭淘汰,巴黎奧運拿金牌,不同時空,類似畫面,心情卻大不同。
期待機器乖乖,所以餵它吃乖乖,在科技與迷信之間,充滿文化及人性。
「AI內閣」開記者會,場佈階段,人工智慧未及上場,「工作人員」智慧先派上用場。
維護古蹟、讓人類文明遺產得以保存,應是世界趨勢,也是一種普世價值。然而在台灣,古蹟幾乎不時傳出被燒、被毀的噩耗,百年來被燒古蹟多達150多處,即使到了21世紀仍有160處古蹟遭破壞,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台灣古蹟如何遠離這樣的宿命,又該如何拋開「對古蹟最不友善國家」的惡名?
《文資法》修法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在獎勵方式拉高到古蹟的位階,修復及保存的要求卻未能比照古蹟,學者期盼《文資法》第24條盡快將「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納入。
李乾朗認為,會說故事的房子才叫古蹟,如果這間房子沒有故事,沒有和民眾記憶的連結,就算修得很漂亮,也很難和這片土地產生共鳴。
同份工作做了25年,或許不斷挑戰自我,才是持續熱愛同一件事的秘訣。
人生如潮水漲退/情緒的波瀾終會褪去/清晨曙光 暗夜星空/希望夢想 成功失落
確實,大家往往很難看到那些內在的東西。「大腸王寶寶」存在城市內裡之處,學生嘻笑打鬧的回家小徑,或是包容各地足跡的天橋,那些地方看似微小,看似不足為奇,儘管沒有門面光鮮亮麗,卻如心腹默默支撐城市運轉,也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