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為文字活化編舟

雖然紙本字典似乎逐漸淡出我們的日常,但它仍然「活」著,甚至越來越新潮,成為大數據輔助資料庫,甚至成為桌遊教具、銀髮族復健活動。
2025/4/7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在以編撰辭典職人為主題的小說《編舟記》中寫道:「辭典是一艘橫渡文字大海的船。人們搭上辭典這艘船,在黑暗海面上採集微小光芒,以便用更精準的詞彙將心意傳達出去。如果沒有辭典,我們就只能茫然地停在文字大海上。」

童年記憶裡,也許每個人都曾抱著一本沈甸甸的大辭典上學。翻開頁面,裡頭有註記、有塗鴉,還會偷偷圈起喜歡人的名字。即使翻到破破爛爛,仍然捨不得丟棄,用膠帶小心翼翼地修補。

雖然紙本字典似乎逐漸淡出我們的日常,但它仍然「活」著,甚至越來越新潮。

即便進入AI時代,字典依舊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不僅成為人類與人工智慧組織語言的基準,還需與時俱進,持續收錄新詞、淘汰舊詞,幫助使用者更精準地表達想法。

如今,字典甚至跨界進入桌遊領域,搖身一變成為豐富又有趣的資料庫。新上國小教師賴秋江把文字拆解,玩出更多種識字、部首遊戲,而這些文字桌遊成功吸引了小學生的目光,進一步衍伸到老人家的動腦復健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感受文字大海的魅力。

本期專題採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編審委員、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淑萍,及師鐸獎得主賴秋江,一起聊聊字典如何在數位時代持續「活」化,成為真正的「活」字典。

172.30.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