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藝號人物》前衛鋼琴演奏家陳靈 專注的人生、多變的音樂

「只有鋼琴有這種能力,可以一再重新改造成不同的樂器、全新的樂器,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演奏,充滿無限的創造力——但它依舊是鋼琴」
2023/2/24
文:白斐嵐/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陳靈指尖觸碰的鋼琴,可以是一種樂器,也可以是千百種樂器。「只有鋼琴有這種能力,可以一再重新改造成不同的樂器、全新的樂器,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演奏,充滿無限的創造力——但它依舊是鋼琴」,陳靈說。她口中的鋼琴(我們將在《龍族女兒不流淚》中一一得見),就好像她自己,千變萬化,卻又純粹專一。

鋼琴家陳靈。(攝影:Pier Carthew/照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提供)

分為「B.C.」與「A.C.」的人生

對陳靈有點認識的人,一定都聽過這位享譽國際的前衛音樂家,將自己的人生分做「B.C.」與「A.C.」兩個時期——「Before John Cage」與「After John Cage」。在認識約翰.凱吉之前,她就像是我們熟悉的亞裔鋼琴家,從小受父母栽培學習才藝。10歲時,她得在芭蕾與鋼琴之間二選一,「我知道相較芭蕾,我會是更好的鋼琴家。」陳靈說。於是她就此專注於音樂(即便還持續上了一段時間的芭蕾課),14歲時贏得新加坡國家鋼琴大賽;同時,受到某位茱莉亞音樂院來訪的客座鋼琴家鼓勵,高中畢業便獨自一人遠征異地。「現在想起來很扯吧,我爸媽都不在身邊,我就這樣自己去美國、去紐約、去茱莉亞考試,然後考上了,後來我還是茱莉亞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女性。」陳靈回想起這段往事,那是1972年,51年前的事。

自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後,陳靈自稱她的生活「沒什麼特別的」——教課、演出,和大部分茱莉亞畢業生都一樣,直到她逐漸對演出蕭邦、舒曼、舒伯特感到「不滿足」。當時,對世界音樂產生興趣的她,接下了幾場亞洲巡迴音樂會,決定在曲目做點變化:「我從德布西開始,想要呈現那些深受亞洲文化影響的西方作曲家,自然也納入了約翰.凱吉;他的預置鋼琴總讓我有種甘美朗(印尼傳統樂器)的感覺」。巡演來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與香港等地,一路大獲好評,但對陳靈來說,最大收穫還是因此開啟一段與約翰.凱吉長達11年的情誼,直到這位美國前衛作曲家1992年驟逝,那是31年前的事。

約翰.凱吉對陳靈的影響,其一是打開了對鋼琴的各種想像:「你可以在鍵盤上彈奏,可以像打擊樂一樣敲奏,可以把它當作豎琴撥奏,也可以穿線拉奏。」陳靈自此脫離古典樂,栽進前衛音樂無邊無際的世界。她接著開始與年輕世代的作曲家合作,包括克里斯多福.霍普金斯(Christopher Hopkins)的拉弦鋼琴(bowed piano)——在陳靈刊於《紐約時報》的約翰.凱吉追念文(註1),提到他們最後一次見面,還拿著霍普金斯寫的全拉弦演奏《Arched Interiors》曲譜討論(註2)——以及陳靈口中「凱吉精神的子嗣」,如譚盾、葛甘孺等人。前衛音樂的創發動能,就這樣推著30多歲的陳靈不斷向前。

《龍族女兒不流淚》演出畫面。(©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照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提供)

玩具鋼琴打開的開闊世界

約翰.凱吉過世隔年,陳靈受邀在林肯中心的「Serious Fun Festival」演出一場紀念音樂會,曲目同時涵蓋凱吉所用的5種鋼琴:一般鋼琴、預置鋼琴、撥弦/敲弦鋼琴、拉弦鋼琴與玩具鋼琴。她也因此開啟了與玩具鋼琴難分難捨的關係。21世紀的我們,或許已對玩具鋼琴感到相當陌生。顧名思義,玩具鋼琴原是讓孩童初學鋼琴並發展興趣的玩具與樂器,有各式各樣的規格與尺寸,不過最常見的多在1至3個8度之間。鍵距和一般鋼琴相差不遠,方便孩童日後轉換至成人鋼琴,但鍵盤長度較短。此外,玩具鋼琴並無真正的琴弦,而是由琴槌敲擊金屬條柱(如木琴原理)模擬鋼琴發出聲音。隨著電子琴愈來愈普遍,也逐漸取代了玩具鋼琴的學習功能。

為了要在紀念音樂會演出約翰.凱吉為玩具鋼琴所作的《Suite for Toy Piano》(1948),陳靈費盡功夫,終於在紐約東村某間二手店買到一台Jaymar製的玩具鋼琴,25鍵,45美金——然而這對她來說,已經綽綽有餘,因為「約翰.凱吉這作品只用了9個白鍵,卻創造出超越想像、無比獨特的美妙音樂」,陳靈話語中藏不住的讚嘆。

後來,陳靈又陸續收入幾台玩具鋼琴,開始把自己喜歡的作品改編成玩具鋼琴版本(「還要能用37鍵彈奏」,她補充說明),如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薩提(Erik Satie),或是用兩台玩具鋼琴演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等。身旁作曲家朋友也被玩具鋼琴「演奏巴赫時宛若天使之音」的音色迷住,開始為陳靈與玩具鋼琴創作樂曲。陳靈先是演出音樂會,隨後又在1997年發行第一張玩具鋼琴專輯《The Art of the Toy Piano》,也在樂評與聽眾間激起熱烈回應。「我想那是因為我為他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樂器,把玩具鋼琴從玩具變成真正的樂器。」陳靈解釋。

她的玩具鋼琴不只是玩具鋼琴而已,有時還搭配其他玩具或樂器,嘗試各種可能性:「人的想像力是沒有極限的,除非你輕易聽信別人對你說『你不行』。」帶著這樣的無畏之心,陳靈與玩具鋼琴帶領彼此進入新的旅程。然而,即便陳靈不設限地蒐集各種玩具、樂器,她對聲音依然有著古典音樂家般的精準要求與堅持。她在訪問中明確表示:「我沒辦法彈別人的玩具鋼琴;我自己的都有做一些調整,好讓它們更能表現我想要的聲音,不是隨便一台玩具鋼琴就能彈出我想要的水準。」追隨著約翰.凱吉機遇哲學的她,實際上並不隨性。這大概也是陳靈性格獨特的矛盾。

《龍族女兒不流淚》澳洲首演。(攝影:Pia Johnson/照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提供)

強迫症下,專注卻又多變的音樂路

多次表示自己從小深受強迫症所苦的陳靈,在對話中多次讓人感受同樣的精準與堅持。她記得自己每台玩具鋼琴是25鍵、30鍵還是37鍵,是「玩具鋼琴界的史坦威」Schoenhut還是帶她入門的Jaymar,甚至連兩家廠商如何合併後來又轉手都如數家珍(題外話是Schoenhut轉手後品質大不如前,陳靈提醒對玩具鋼琴有興趣的朋友,要買就買早期製造的二手貨)。她記得各式各樣的價格、記得在哪一年誰幾歲發生了什麼事,記得各具意義的數字。在音樂中保持精準,或許能讓她暫時安心;但再一次的,是約翰.凱吉改變了她的生命。

陳靈在訪問中提到,是約翰.凱吉讓她重新與亞洲文化產生連結。她所指的,不只是世界音樂的聲音元素,還有凱吉深入鑽研的禪學。接受當下,接受未知,接受不完美,最終將帶來真正的突破與自由。如陳靈最後一次與凱吉會面時,與她的人生導師分享的感悟:「『不確定』並不意味著失序,當你對你的東西如反射般熟悉,你才能真正實踐『不確定』的演出」(註3)。

回過頭來看陳靈多變又專注的生命力,也讓她不甘於只做個「演奏家」而已。驕傲說著自己可以「同時演奏20個樂器」的陳靈,能耐可不僅於此。在約翰.凱吉過世約10年後,陳靈開啟與另一位前衛音樂先驅——喬治.克朗(George Crumb)的合作,不只是把鋼琴變作豎琴與打擊樂器,還要把自己當成歌者、演員甚至是運動員。此外,小時候跟著爸爸聽戲曲的回憶,幫助她在中國作曲家葛甘孺作品《釵頭鳳》中延展聲音(就是在這首曲子操作20個樂器!);曾經的芭蕾訓練,也讓她在舞台上的移動優雅而沉穩;她甚至曾經用玩具鋼琴做了個喜劇表演《Twinkle Dammit!》,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嘲諷小時候老愛敲指節的鋼琴老師。

《龍族女兒不流淚》演出過程。(©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照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用劇場來寫回憶錄

對陳靈來說,什麼都能自己來,最難的想必是與他人合作(「出錯了也不用怪別人」,她笑著說)。但機遇像是潮水,來了就要試著享受與接受。陳靈文筆好,本來想要完成自己的回憶錄。「『龍族女兒不流淚』,我連標題都想好了」,但最終卻連提筆的時間都沒有,「後來我想,乾脆來做個劇場吧。」她先是和作曲家好友艾瑞克.格里斯沃德(Erik Griswold)提起這件事,接著又在他的引介下認識導演塔瑪拉.蘇維克(Tamara Saulwick)。過程中,陳靈就這樣慢慢卸下心防:「我是很有想法的人,但我也夠聰明,可以分辨別人的想法是不是比我好;首先要讓我相信,只要你的東西更好,我就可以放棄我的堅持」。

於是,陳靈交出了抽屜裡一大疊自己寫過的東西(原本要收錄在回憶錄的文字,毫無修改的原始素材,還用光了澳洲合作單位一整年的印刷預算),更藉著導演從關鍵字啟動的自由聯想,「就像是按鍵一樣,『時間』、『精準』、『紀律』、『控制』,你按下去這個字,就出現了某些關於我的故事」,將生命故事結合音樂、影像、台詞與光影變化,成為龍族女兒的動人回望與再次突破的大步向前。作品剛好來得及在2020年疫情前完成澳洲首演,隔年還得到澳洲藝術音樂獎戲劇類別的肯定。

需要精準預置卻相信命運,可以同時演奏20個樂器卻要絕對專心;認真地玩具,調皮的樂器;沒有手機門號,但用玩具手機做作品——矛盾的靈魂,她是獨一無二的陳靈。

人物小檔案

◎ 高中畢業獨自一人前往紐約參加茱莉亞音樂院入學考,後來成為茱莉亞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女性。
◎ 1981年認識約翰.凱吉,自此改編陳靈的人生。
◎ 1997年發行第一張玩具鋼琴專輯《The Art of the Toy Piano》,為玩具鋼琴開創另一個新的世界。
◎跨足劇場,完成自傳式單人演出《龍族女兒不流淚》,並獲選為2021年澳洲藝術音樂獎(戲劇類)年度最佳作品。

2023TIFA 陳靈《龍族女兒不流淚》

2023/3/10~11 19:30
2023/3/11~12 14:30 (3/12下午場為輕鬆自在場)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註:
1.Margaret Leng Tan, 〈John Cage Poses a Few Last Questions〉, New York Times, 1993/08/01.
2.近期陳靈也再次演奏新版本的《Arched Interiors》,並將於美國國家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網站播出。
3.如註1,另可參考陳靈Margaret Leng Tan,〈音樂,來自不平靜的心靈〉,《紐約時報》,2012/09/01(中文翻譯刊登於兩廳院網站)。

(本文轉自《PAR表演藝術》二月份 官網限定報導)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