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不同於往昔故事以一陣雲霧的障眼法來變出巨人,高京淑的瓶中魔法是明擺著的。那是視覺語言的巧妙處理手法。不管是大型動物,河馬、大象或鱷魚,或是小型可愛動物,無尾熊、企鵝或鴨子等,各種形體各異其趣的動物,皆可收納到形狀各異的瓶中。這是怎麼做到的?
對畫家的眼睛而言,沒有任何動物,只有他們的各種形狀,而不同形狀,皆可以由線條構成。畫家面對各種不同視角下的物像,都是轉化成由線條構成的形狀。這就是畫家的視覺語言,就如在電腦中,一切都被轉換為0與1。畫家無法畫出蘋果或河馬,畫家只能畫出蘋果或河馬的形狀。河馬之所以能夠放入沐浴乳瓶子,就只是因為其輪廓外型是相同的:他們都被轉換成形狀。這就是造型形式的魔法所在。
形狀由線條構成,複雜點說,由線條的各種彎折、摺曲可能性來形成,那也是褶曲的無限變化。不同彎曲褶縐形成不同物像且能移形換位。所以,河馬的形狀可以褶疊成符合沐浴瓶形狀。
色彩部分,所有物象也都被轉換成色彩:不同色相、明度和彩度的各種組合變化,如鋼琴曲都是由88個琴鍵構成各種音響效果。不同顏料媒材,或聚或散、堆疊或渲染,各種刮擦或塗抹筆觸,製造出各種不同質感。它們如果與各種材質效果相符應,那乃是一切都已轉化為純視覺的訊息。
這就是高京淑製造魔法瓶的根本手法,再透過相似外型,疊合不同物像內容(瓶子/動物)來製造視覺驚奇效果。除了造型遊戲之外,各式瓶子的描繪呈現不同質感,不透明塑膠、透明玻璃、瓷器和金屬等,設色優雅瑰麗,充分呈現瓶子作為商品的視覺魅力。孩子與動物們互動之場景,其美感層次也提升至藝術畫作水準。
《中了魔法的瓶子》的驚奇不限於此。其視覺語法上源自西方美術,然而高京淑除了充分吸收轉化之外,細看畫面和運筆之流暢,揮灑中滲透著她出身傳統水墨的筆逸。此外,作為韓國插畫家,在其國際性風格下,帶入韓國文化風貌,如仿高麗青瓷的蜂蜜罐和隨後小孩著韓服與老虎跳繩場景。這種讓人驚異韓國圖畫書的崛起策略,亦值思習之處。
這本書屬於我們較不熟悉的「圖畫書寫」類型:它的故事開展不是透過文字情節去推動,而是透過視覺設計來構成推進。隨著各式魔法瓶的開啟,驚見以視覺語法變身於瓶中的動物時,驚嘆之餘,我們難道不應當反思我們長期以來缺席的美術教育?這應是我們當向《中了魔法的瓶子》尋思之處!●
作者:高京淑(고경숙)
譯者:張靜宜
出版:青林出版
定價:390元
【內容簡介➤】
1972 年生於首爾。畢業於檀國大學東洋畫系與淑明女子大學研究所,專攻平面設計。童書插畫作品有《班級學生文庫》系列的《炸醬麵、海鮮麵、糖醋肉》、《永遠的值日生》、《拉屎拉尿》以及《我的色彩工作室》(以上皆為暫名)等。自寫自畫的圖畫書有《中了魔法的瓶子》、《100 個花盆》(暫名)、《偉大的萌奇》(暫名)等,其中《中了魔法的瓶子》榮獲2006 年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偉大的萌奇》獲 2009 年 CJ 國際圖畫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