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專訪》疾病/正常、悲慘/發笑、工作/辭職,在矛盾裡創作:漫畫家Pam Pam與《癌症好朋友》

漫畫家PAM PAM LIU:「感覺大家不是已經得癌症,就是在得癌症的路上。」
2020/3/14
文:陳默安/攝影:吳致良/圖片提供:慢工文化

由慢工出版的《癌症好朋友》,作者Pam Pam Liu以家人罹癌的陪病日記,在每年罹癌人數超過8萬的台灣引起強烈共鳴。在這部紀實漫畫引起關注之前,其實Pam Pam經營品牌「過去×未來 多提無用」已近10年,自費出版過數本作品。

Pam Pam曾在《You and Me and the Doomsday》系列畫過一個故事:男女網友第一次見面約會,途中男人請女人下車幫忙買水,女子從商店出來,才發現車子早已開走。 

《You and Me and the Doomsday》內頁,發現車子開走的女人站在商店前嚎啕大哭

這個故事取材於同事的真實遭遇,漫畫結尾,氣急攻心的女子昏死在沒來由的大爆炸中,讓一件辦公室笑談急轉至充滿末日氣息的荒誕。

略帶糜爛的荒誕,是Pam Pam在紀實漫畫以外的另一種獨特風格。而她作品中的荒誕,往往建立於人的真實處境之上,譬如愛撫著心儀對象的OL,腦中卻煩惱著長期久坐導致肩頸痠痛使得雙手無力;又如以男人精液混雜少女靈魂而成的「迷你少女」,陪伴寂寞男子度過漫漫日常,魔幻又感傷。

上班好累,可以放棄畫畫嗎?

畫出各種奇想情境的漫畫家,日常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採訪當天,Pam Pam從公司直奔約訪地。不見下班後的憊懶,她有點興奮地說:「我離職了,今天是最後一天上班。」

漫畫家的日常其實很日常,白天在百貨公司畫著非心之所向的設計圖,與完全不看漫畫的同事聊媽媽經,回家才有時間畫畫,「我覺得我滿社會化的,盡量配合公司,不會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

也不是沒嘗試過接案,只是在學貸、房租的壓力下,數次重回職場。朝九晚五的磨損讓Pam Pam曾想放棄畫畫,另一方面卻也榨出創作動力,「每天上班累積很多有的沒的,回家就想趕快畫畫發洩掉。」

Pam Pam的創作及風格轉折,大抵都是在現實的夾縫中掙出頭的。這一點,她在自費印製的ZINE《不自律記事》中便有提到:

2016年四月,辭去了當時的工作用戶頭中僅存的一些存款和接案度日。每個月要付的費用有貸款的一萬元以及房租也是差不多一萬元,其實很難想像是怎麼度過的,因為當我一個月賺1萬元、2萬元或3萬元的時候,最後能存下來的錢卻是差不多的,真是滿頭的問號。

總之那時開始突然有了心跳怪怪的感覺,本來都沒有去注意,因為睡一覺醒來就彷彿沒事一般。3個月後我就放棄了那樣的生活,因為接案實在太不穩定了,我的意思是,在沒有債務和租屋的前提之下都很OK,但是有錢要付的時候就有些痛苦了。

8月時就去上班了,其實上班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心中仍有一些畫畫的夢想(到底那是什麼意思我也無法解釋,因為當興趣成為工作的時候就一點也不好玩了還非常痛苦,但我的夢想應該是可以一直畫自己想畫的東西然後不用擔心錢的事吧)於是過了一個月白天上班,晚上就回家瘋狂畫畫的日子。記得是中秋節的連假時睡覺前突然發作了……

《癌症好朋友》內頁

隱形的姊姊

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加上當時圖文畫興起,Pam Pam遂創了「過去×未來 多提無用」;倫敦唸書期間沒靈感沒朋友心情鬱悶,乾脆將國外留學生活畫成四格漫畫,意外獲得熱烈迴響,便一路畫了下去。現實進逼或可妥協,心魔夾擊卻最是磨人。

「我是一個沒辦法活在當下的人,會一直回想不開心的過去或擔心未來的事情。」Pam Pam說,手塚治虫短篇作品〈未來大盜〉有個角色用OK繃在臉上貼「過去×未來 多提無用」字樣,成為她的座右銘,也挪用為品牌名稱。除此之外,手塚的《火鳥》也是Pam Pam最喜歡的漫畫。

手塚治虫短篇作品〈未來大盜〉中出現的角色。

過去記憶如鬼魂糾纏,多來自於家庭之傷,也成為創作養分。Pam Pam一開始動筆畫的,就是與弟弟互動的四格漫畫。「內容是我跟弟弟聊天,發現我的畢業紀念冊在他房間,但一翻開發現裡頭根本沒有我。」

為何自己沒有出現在畢業紀念冊?原因已不可考。在家裡,Pam Pam也時常像個「不存在」的存在。
Pam Pam說,小時候弟弟有點自閉傾向,父母自然投注較多心力。某次看到週刊一則報導〈弟出生姊變隱形人 行為退化無聲抗議〉,喚起她同為「隱形人」的記憶,遂動筆畫下《我弟小時候》。

姊弟互動情節溫馨無厘頭,卻也隱隱透露長年被忽視的哀傷,直至《癌症好朋友》,仍透過沒有具體人形的主角再三傾訴:弟弟的出生,宣示了她隱形的宿命。

《我弟小時候》內頁圖。

因為創作,終於被看見

面對弟弟的自閉傾向、母親罹癌,相對「正常」的Pam Pam像個旁觀者——也只能旁觀,因為做得再多,也無法實際分擔他人的痛苦。在無能為力的痛苦與渴望被關注的拉扯之中,畫作中的主角選擇披上「超讚孝女床單」,做許多「乖事」:隨傳隨到、使命必達。

「身為隱形人的我必須做得更好更多才能被看見,床單是一個很好的配備,如果不披上,我就是透明的。」

《癌症好朋友》內頁,主角披上孝女床單才能不是「隱形」的存在。

那麼,《癌症好朋友》記述的陪病日子中,可有被看見的一刻?

「從來沒有啊。」Pam Pam不假思索答道。

《我弟小時候》及《癌症好朋友》兩本紀實漫畫,是對於家人關係的重新梳理,也暫時釋放了長久鬱積,「畫畫會讓我忘記很多不開心,暫停去想過去和未來,不像活在當下,更類似一種麻痺。」

不可企及的過去與未來之間,Pam Pam以漫畫勻出一處安身之地;透明的姊姊,因為創作被更多人看見。多元題材中,終究是描述家人關係的內容最能引起共鳴,許多讀者回饋「弟弟就是這樣啊!」或者分享他們的陪病經驗,讓Pam Pam覺得自己不是最悲慘的那一個人。

「創作除了分享,可能還想有被讀者認同的感覺吧,畢竟從爸媽身上得不到。」

創作成為引起關注的配備,然而某一部份的她仍像個任性小孩,希望躲在那條床單底下不受打擾。

《癌症好朋友》內頁。

「雖然想給大家看,但創作又是一件很個人的事。」Pam Pam自陳渴望認同卻又容易被讀者的回饋影響,「我最怕有人跟我說看不懂,希望他們有自己解讀的觀點,但不要來問我到底在畫什麼。」

她舉例最近粉絲專頁出現一個陌生留言,要她多畫點正向樂觀的題材,「我就回她『好喔』!」Pam Pam雙手比出大拇指,作勢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

用漫畫,讓異常成為常態

意外的是,Pam Pam創作從不先畫分鏡,也不先進行角色設定,據她形容更似「附身」的狀態,「我沒有中心思想,想到什麼就畫,有時畫完才覺得『欸這畫得很棒耶!』」

細探她的作品,畫筆如針挑勾出暗湧於日常情景下的荒誕,閱讀時卻又可在離奇情節中乍見自己的倒影。搖擺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角色及故事,成為Pam Pam作品迷人一處。

「我常覺得所有角色都是同一個人,只是不同遭遇讓他們顯露出不同的個性。」

Pam Pam筆下的男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滿腦子只想交媾,另一類則是離群索居沒朋友沒女友的邊緣人。這樣的男性形象,源自於她的打工經驗。

大學畢業後Pam Pam曾短暫做過視訊純聊天賺零用錢,打來的男性上一秒彬彬有禮自介有老婆孩子,下一秒就要妳把褲子脫下來。見識一個又一個他人拆脫面具的瞬間,改變了她看待人的方式,間接影響了後來創作角色的塑造。

一個人,究竟為什麼會成為他人眼中的「異常」?「正常」與「異常」難道真是涇渭分明嗎?

《我弟小時候》中,以因自閉傾向而常遭到欺負的主角,或可視為Pam Pam對此疑問的初步探索;近期連載的《瘋人院之旅》則是更進一步的思考。

Pam Pam小時候,舅舅因故被送進精神病院,過沒多久家人便接到他的電話:「不行,再待下去我會變瘋子!」

恰好參與了陪舅舅入院及出院過程的Pam Pam,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而這也成為《瘋人院之旅》的起點。故事就從一個人進入精神病院開始,不遠不近地刻畫精神病患的日常。當異常成為常態,所有脫序都顯得合理。

「正常跟異常的界線很模糊,我想把異常的事情變成隨處可見的事,讓大家試著用一般眼光去看待所謂的不正常。」

長年與被視為異常的家人為伍,Pam Pam踩在那條模糊的界線上,選擇用創作理解他們的處境,「《我弟小時候》與《瘋人院之旅》,我不是探討他們在想什麼,而是這世界其他人用什麼方式對待他們?為什麼讓他們變成這樣?」

創作是光,照進人生夾縫

透過一連串的創作,Pam Pam重新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試著卸下老是首當其衝揹起的責任。

《癌症好朋友》結尾,主角終於脫下「超讚孝女床單」,現實中的Pam Pam也意識到不需要再逼自己繼續做一個拼命滿足家人,卻始終得不到肯定的小孩。

有了駐村安古蘭的經歷之後,她多了些機會,也獲得補助,離職之後打算搬到嘉義再試一次接案生活,並且預計4月完成《瘋人院之旅》。

離開台北的另一層意義,也在於拉開距離,中止只能待在同一個地方為家人隨時待命的輪迴。

聽起來是個嶄新的心態,美好的開端。但如果某一天,家人又有需要的時候,還能堅守這份決心嗎?
她想了想,「其實他們也不是很需要我耶,都是我自己覺得他們需要。」

話語仍透露出一絲絲的不確定,但創作幾乎就從這份矛盾中誕生。

Pam Pam的漫畫與經歷,其實反映了我們多數人的處境: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反覆堅持或妥協,渴望安慰卻害怕被觸碰,遭不可觸及的過去及未來壓得黯然神傷。眼前不是沒有坦途,卻總是落進處處夾縫,進退維谷。

或許活著免不了要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有生之年總要奮力一搏。創作帶來勇氣,也成為一道光,讓生命幽暗深黑的裂隙得以發亮。

癌症好朋友(GOOD FRIEND, CANCER)
出版:慢工文化
作者:PAM PAM LIU

活躍於插畫家、獨立漫畫和獨立音樂圈,也擅製作動畫。2009年畢業於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2013年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MA傳達設計學系。

自2010年起創立「過去未來多提無用 」自費出版為數不少的漫畫集以及圖文刊物,亦曾參與衛城出版的「社情漫畫」。2018至2019年駐村安古蘭漫畫之家三個月。她的創作靈感來自男女關係、音樂、漫畫、電影和小說。經常將生活的黑暗、恨、失敗轉為狂想式的漫畫,也有像《癌症好朋友》、《我弟小時候》這樣完全紀實的作品。黑色感的幽默令人發笑又發冷!

個人網站:www.pampamliu.com

延伸閱讀:

漫評》童真線條反思癌症,一夜長大的彼得潘:評Pam Pam Liu《癌症好朋友》

專訪》無羈青春投身社運,恍如一夢?基層黨工後來的故事:導演廖建華與《狂飆一夢》 

閱讀韓國.在地接引》黃崇凱談六八年生的金英夏

172.30.1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