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烤箱的好日子
作者|李佳穎
出版社|自轉星球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01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評審推薦語/李屏瑤(決選評審、作家)
「小說用各式技巧將發生過的跟沒發生過的兩坨麵團揉成一坨,小說家不必回答有關小說真實性的問題,而問小說家作品是否為真的人將受到永世無法領略小說之美好的嚴厲懲罰。」
——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
對小說的虛構性產生疑惑的寫作者,決定來寫回憶錄,這是《進烤箱的好日子》的敘事者「我」的起點。由於「我」認為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只能寫對自己為真之事,真實成為最高指導原則。
為了逼近真實,寫作的過程成為重建,要在臉書找回曾在場的失聯小學同學,要比對自身記憶與他人的記憶,再次立體建模現場。而誰的真實是可信的?誰的真實可以被刪除?
藉由書寫,記憶被格放、倒帶、重新來過,時時刻刻都成為永恆的標本。如同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經典設定,從琥珀裡的蚊子血,再生出完整的史前時期。敘事者「我」透過孩童的眼睛與成人的判準,重新對焦,重返那些或喜或悲或荒唐的現場。
進烤箱的典故來自詩人普拉斯(Sylvia Plath)的自殺方式:將頭放進烤箱裡。想像起來也有點荒謬,不免擔心各種執行細節。於是這樣一本圍捕自身與他人記憶的下狠手之書,烘烤出的成品既苦又甜,竟然還能有滿溢的幽默感。文字能屈能伸,能創造能毀滅,能帶領你穿越霧中的童年,能救贖你走出迷宮。
《進烤箱的好日子》文字很美,敘事充滿魅力,故事還好聽得不得了,理想的小說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