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多影癡 電影是永遠非賣品
法國不願無限制的自由貿易傷害固有文化,執意把電影和影視排除在談判項目之外,並稱這是「堅守價值,無論經濟比重有多大,法國都拒絕把文化貶低為商品」。
文/曾依璇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法國人常把「生之喜悅」(joie de vivre)掛在嘴邊,他們是出了名的懂得享受生活,而在各種法國人喜愛的休閒活動中,看電影肯定名列前茅。
根據國家電影中心(CNC)資料,2015年,法國電影院共有2億500萬人次購票入場,三分之二的法國人每年至少看一次電影,且法國片占所有上映片子的35%, 這比例比其他歐洲國家都高。
這一年,在法國境內,法國電影共吸引9,100萬人次購票觀賞, 是近30年來最多的一年,市占率為44.4%。這份資料還顯示,法國是全歐洲最愛看電影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年要購票觀賞3.3場電影, 比起英國的2.5場、西班牙人的1.9場、義大利人與德國人的1.5 場都明顯要多。
此外,法國也是全歐洲擁有最多放映廳的國家,總數2,020 間電影院、共有5,653個放映廳, 也比德國、英國、義大利多出一大截。
細數世界性的影展,絕不會漏掉法國的坎城影展;在短片和動畫項目上,法國的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Festival de Clermont-Ferrand)和安錫動畫影展(Fe s t iva l d ’Annecy)分別獨占鰲頭,法國的電影活動和電影愛好者的熱情,說是歐洲國家之中最旺盛的也不為過。
電影成為法國人熱愛的娛樂活動和重要的文化創作,是因為政府主動支持, 民眾也樂於買票看電影。
在法國,每名買票進電影院的觀眾都對國家電影工業有所貢獻,因為每張票都會被抽一定比例的金額,用來鼓勵法國劇本創作或作品放映。
法國政府為了支持電影工業,於2012年降低電影票的附加價值稅率(TVA),間接促進民眾能以較便宜的票價進入電影院;自今年起,政府針對700萬歐元(約新台幣2億4,200 萬元)以下預算的電影或動畫, 把抵免稅額(credit d' impot)從20%提高到30%,且放寬到非法語發音的電影也能受惠,有效吸引外國團隊到法國拍片。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政府也沒有忘記協助小成本、小製作的獨立電影發展。今年5月,電影院業者承諾讓獨立電影更容易在中型和大型放映廳公開放映;發行商也承諾促進獨立電影在人口5萬以下的小城和鄉村地區放映。
今年3月,文化部還提出一套防制盜版的新方案,重點在阻斷非法網站的資金來源、加強跨部會行動協調及促使數位平台負有更多責任。
此外,法國不吝於協助其他國家的年輕電影工作者,此舉不僅促成整個電影產業向上提升, 鼓勵年輕人從事電影創作,也能為法國自己的電影工業帶來合作養分,屢屢在國際影展受到肯定的台灣導演侯孝賢、趙德胤都曾獲得法國的協助。
說到法國保護電影產業的政策,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詞大概是「文化例外」(exception culturelle),也就是法國與其他國家交流時,不惜在必要情況下創設保護文化的特殊條款, 尤其是涉及電影、電視、戲劇產業的時候。
舉例來說,歐盟與美國數年前開始就自由貿易協議展開談判,法國不願無限制的自由貿易傷害固有文化,執意把電影和影視排除在談判項目之外,並稱這是「堅守價值,無論經濟比重有多大,法國都拒絕把文化貶低為商品」。
法國保護本土電影,卻不是閉門造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也相當頻繁。去年,法國的國際合製電影案達142件,是過去10年來最多。
在其他國家眼中,法國的「文化例外」原則或許顯得排外、保守、自大又有失公平,事實上也的確屢遭批評,但沒人能否認法國文化是一塊真材實料的金字招牌,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堅持, 才能在這個越來越趨同的世界裡保持文化多樣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6年12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