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3年9月號
教育,百年樹人的志業,攸關人口素質良窳、國家競爭力強弱,國民義務教育的規劃,尤其彰顯了國家對人才培育及國家發展的重視。十二年國教將於民國103年上路,從入學管道到學費排富爭議,各種聲音紛至沓來。本期《全球中央》專題報導,檢討台灣的教育改革,也帶您看看各國的義務教育現況,觀摩別國怎麼教。
《全球中央》2013年9月號

移民澳洲行醫 先去偏鄉

2013/8/28 17:4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澳洲健康部花錢提高誘因,教育體系則著手培養在地醫師,加上移民政策將海外移民醫生留在偏鄉,澳洲政府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試圖讓更多醫生走入偏鄉,縮小城鄉的醫療差距。

文/王怡文 (中央社駐雪梨記者)

澳洲土地遼闊但人口分布不均,城鄉發展失衡,偏鄉醫療缺乏資源及人力不足。澳洲城鄉醫生比例落差大,大城市平均10萬人口中有147位專科醫生,偏遠地區則不到40位,甚至面臨沒有醫生的困境。

澳洲土地面積是台灣200多倍大,絕大部分一片荒涼,東岸大城如雪梨、布里斯班和墨爾本蓬勃繁榮,澳洲人趨之若鶩選擇定居。澳洲人口約2,300萬人,卻有超過三分之二集中在城市,僅2.3%居住在偏遠地區,城鄉差距極大。

澳洲健保(Medicare)給付病患在公立醫院的診療費,但醫護人員不足,候診病患過多,曾受抨擊部分病患等上二年才能看專科醫生,再等二年才能接受手術。澳洲醫療學會主席歐勒(Brian Owler)更說,如果沒有私人醫療保險,不僅等待接受手術,一般孩童測試過敏原都要等上好幾年。

澳洲一般地區醫療情形尚且如此,遑論內陸不毛之地或各省人煙稀少的偏鄉。澳洲人所居住的地區,對於其所享有的醫療服務品質,以及候診時間長短有很大影響。

澳洲人看病先由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診斷,角色類似台灣的家醫科醫師,提供諮詢並開立處方,依患者病情需要,再轉診至專科醫生(specialist)。但偏鄉醫療體系並不完善,當地全科醫師多具備至少一項以上的專業,例如婦科剖腹產手術、一般外科盲腸和膽囊摘除手術或麻醉等,以處理病患的疑難雜症。

徐自霆年底將從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醫學院畢業,明年初獲聘於福林德斯醫學中心擔任實習醫師。他曾在南澳省詹姆士敦(Jamestown)見習,以「平行看診」(parallel consultation)的方式,單獨一間診間看診,再向醫生彙報病患就診原因、病史,以及自己診斷和建議的處理方式。

徐自霆說,當地醫生十分忙碌,1,800位居民、一間診所和一間醫院,主要由二位全科醫生負責,其中一位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他們還需支援醫療人力不足的鄰近小鎮彼得波羅(Peterborough)。

然而,只靠當地全科醫生仍不足,偏鄉需要專科醫生前往或運送病患至大醫院治療時,另有以公益聞名的「皇家飛行醫生服務隊」(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 RFDS)協助,每天24小時透過航空提供緊急醫療載運和保健服務。

RFDS是澳洲基督教長老會牧師佛林(Rev John Flynn)於1928年創建的非營利機構,至今已85年,獲聯邦、省和地方政府經濟支持,也靠外界贊助。全澳共有21個醫療基地、61架飛機,聘請186位駕駛、69位工程人員和19位無線電人員,協助醫護人員執行醫療任務,足跡遍及全澳八成地區。

在偏遠無醫療院所的地區,RFDS可飛至當地部落、礦坑或服務站等,緊急載運傷者或患者至鄰近醫院,也協助病患醫院間轉診,平均每年載運3萬6,000名患者。此外,RFDS結合通訊科技,透過電話或無線電提供偏鄉醫療諮詢,並發展視訊會議的醫療模式。

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生何君瑜(Annie Ho)曾在RFDS實習,隨同飛行醫生前往新南威爾斯省的維坎尼亞(Wilcannia),當地居民多是原住民,是一個偏遠、封閉的小鎮,當地沒有醫生,平日只有護士駐點。

何君瑜認為偏鄉醫療最大問題在於「醫生短缺」,尤其偏遠地區民眾生活隔絕,缺乏完善保健知識,再加上當地醫生的缺席,錯失早期診斷治療的機會,對健康造成很大損害。

澳洲政府將城鄉依偏遠程度劃分成五個等級,除了給予首次前往偏鄉的醫生獎金,從偏遠到更偏遠地區工作的醫生也可獲得加給。

健康部今年度投入澳幣1億7,900萬元(約新台幣50億1,200萬元),加強偏鄉婦科、兒科、眼科、精神科和慢性病等醫療服務。此外,今年更編列澳幣2,000萬元,用做偏鄉醫生的薪資加給。

但政府大方「加碼」,醫生卻不見得願意前往偏鄉。因此,澳洲政府規定,移民至澳洲的海外醫生若想在澳執業,必須先在各省政府指定的偏遠或醫師短缺地區行醫,時間最長達10年,依偏遠程度有所不同。

此外,查爾斯史都華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發現,偏遠校區七成以上醫學院學生來自鄉村,而有逾八成返鄉或在偏鄉工作,相較於城市校區,僅二成學生來自鄉村,最後僅一成回流。因此該校將在新南威爾斯省二個鄉村開設醫學院,預計培訓80名醫生,希望達成「當地培訓當地執業」的目標。

健康部願意花錢提高誘因,加上教育體系著手培養在地醫師,移民政策則將海外移民醫生留在偏鄉,澳洲政府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試圖讓更多醫生走入偏鄉,縮小城鄉的醫療差距。(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3年9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美醫師搭機出診造福偏鄉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