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洩到望你早歸 黃耀明唱出無限可能
相較於30年前嘗試唱台語歌時,他因過度注重發音而被認為失去了個人特色;歷經多年的沉潛,他不再執著於「唱得更像台語歌」這件事,而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演唱。
文/邱祖胤 (中央社記者)
一首歌可以改變全世界,甚至一整代人的想法。香港歌手黃耀明出道四十多年來,持續以獨特曲風、充滿哲思的詞境以及基於個人良知的行動,影響著無數歌迷,他甚至在香港政治局勢最艱困的這幾年,也不畏表明立場,為「搖滾精神」做了最佳典範。
搖滾精神40年 要讓香港人繼續唱下去
在演唱這條路上,黃耀明從來不畏挑戰,勇於嘗試。
「一個喜歡唱歌的人,很多時候也會厭倦唱自己的歌。當然我也喜歡創作,希望自己有新的作品,但總希望能有新意,而不是讓人感覺都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旋律以及歌詞。我會想變成另外一個人。創作的意義不應該是有所侷限的,這也是我嘗試唱台語歌,翻唱香港經典歌曲的原因。」黃耀明說。
台灣歌迷對黃耀明並不陌生,他自上個世紀80年代出道以來,無論是「達明一派」歌唱組合的特立獨行,還是個人專輯的耀眼成績,都予人鮮明印象。黃耀明三個字早已成為一個符號、一種態度、一則傳奇。
即使因為時局改變,黃耀明依然不放棄創作、演出、展現態度,堅持要讓「香港人繼續唱下去」。
羅大佑點唱雨夜花 30年前開始認識台語歌
近年黃耀明多次來台灣舉行演唱會,嘗試唱一些台灣老歌,包括《望你早歸》及《港都夜雨》,令不少歌迷感到驚豔。黃耀明接受訪問時表示,很早就想嘗試了,唱台語歌的歷程可追溯到1994年,他來台發行的第一張國語專輯。當時歌手羅大佑向他推薦鄧雨賢作曲的台語歌《雨夜花》,覺得非常適合改編成粵語版,也就是這次的經驗讓黃耀明開始認識台語歌。
這首特別的歌曲,後來由林夕填詞,改名為《四季歌》,收錄在《明明不是天使》專輯中,成為眾多國語歌曲中唯一的一首粵語歌曲,發行之後受到廣大歡迎。1997年的精選專輯《風月寶鑑》同樣收錄這首歌。
談到那次和台灣音樂人合作的經驗,黃耀明顯得格外興奮,彷彿明天才要發生的事一樣。其實不只羅大佑,知名詞人武雄與黃耀明的互動也十分密切。黃耀明和武雄當時都是羅大佑「音樂工廠」的員工。近年黃耀明有意錄製台語歌曲,周圍的人都推薦他去找武雄,兩人因此再度相遇。回首前塵往事,一晃眼竟也30年過去了。
獻給離鄉香港人 重唱台語老歌望你早歸
黃耀明不是一時興起想唱台語歌,而是30年前就有這個想法。黃耀明說,雖然不會說台語,但父母是潮州人,而潮州話與台語語音有些相似,這讓他能很快掌握部分發音;此外,他自認擁有一些語言天賦,能在短時間內模仿。
黃耀明對於《望你早歸》頗有共鳴。他知道這首歌在不同時期的台灣有不同政治意義,無論是戰後本地台灣人思念海外親人的情愫,還是黨外時期民主前輩們不畏威權的悸動,也因此黃耀明特別想以這首歌獻給移居海外的香港人。
黃耀明說:「作為香港人,我邊走邊唱,到不同國家遇到不同的香港人,他們為了很多不同原因離開故鄉,但是他們可能也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鄉,所以我對這首歌是很有感情的。」
黃耀明表示,雖然不懂台語,但深受台語歌背後故事和旋律感動,此次演唱的台語歌都和台灣音樂人武雄合作重新編曲,演唱會後也想放在社群平台分享給樂迷。
不再執著唱得像 回歸自己的唱法
相較於30年前嘗試唱台語歌時,他因過度注重發音而被認為失去了個人特色;歷經多年的沉潛,他不再執著於「唱得更像台語歌」這件事,而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演唱,希望台灣的觀眾和媒體能夠接受他的口音。
「我希望大家可以接受一個外來的人唱本地的歌。」
不同文化碰撞出火花,藉用彼此的養分,讓藝術的內涵變得更豐富,而且充滿無限可能。這似乎是所有創作人夢寐以求的狀態。
關於音樂的養分,黃耀明想起小時候在收音機、電視台聽的音樂。他對台灣的國語歌特別有感覺,包括鄧麗君、姚蘇蓉、青山等歌手的歌,《今天不回家》、《淚的小雨》等歌曲都讓他印象深刻,他還會模仿這些歌星唱歌。香港1970年代初之前,流行的都是國語歌跟英文歌,廣東歌是在70年代以後才開始流行。
翻唱香港經典 向音樂前輩致敬
黃耀明特別談到文化保存與音樂創作的看法。他認為,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文化熔爐,可以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而且消化得很好。然而香港人缺乏保存自身文化的意識,很多美好的事物像放煙火一般,稍縱即逝,很快就被群眾遺忘。因此他從2004年開始翻唱一些自己欣賞的音樂大師歌曲,並錄製專輯,向這些為時代留下印記的音樂人致敬。
黃耀明首先致敬的是《上海灘》、《倆忘煙水裡》的作曲者顧嘉煇,錄製了《明日之歌》專輯,收錄多首經典名曲。但黃耀明在曲風上創新,唱法也不同於這些香港民眾耳熟能詳的樣貌,老歌新唱,五年後更舉辦一場小型的演唱會,持續延續老歌的生命。
黃耀明認為,這些大師值得更好地對待,不應該等到他們去世後才去致敬。他很開心能夠在顧嘉煇生前演唱他的作品,顧嘉煇也為黃耀明寫了一首新歌。黃耀明表示,未來可能會選擇其他香港或華語音樂大師,繼續進行這項結合音樂創作與文化保存的工作。
就愛唱老歌 笑稱前世是天涯歌女
黃耀明笑說,常跟一個朋友說,自己前世可能是名歌女,甚至是到處走唱的那種天涯歌女,不然怎麼一直在唱老歌。「她可能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就會唱不同的歌曲,不管是小酒吧、小歌廳。而我總是用我自己的幻想,去營造那些場景,讓自己更融入這些歌曲,用自己的方法將音樂呈現出來」。
「我覺得老歌有老歌獨特的味道,但是到了一個新的世紀、新的年代,也許我們會重新去思考它的樣貌,我覺得這個要給聽眾一個不一樣的想像,那是一個音樂的無限可能的一個拓展。」
黃耀明唱台語及香港老歌,不是單純的翻唱、複製口水歌,而是對異文化的深度探索,對舊時代文化脈絡的爬梳整理,再賦予新時代的面貌。讓一首歌不再只有一種旋律及唱法,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
當香港文化環境愈來愈受到限縮,演出受到意識型態的審查,黃耀明依然走自己特立獨行的道路,一步一腳印,一曲接一曲,唱出屬於香港人的心聲,以及一則開放心靈的卑微希望。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