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4年8月
辦奧運,過去是國際大城市以及想躋身國際大城市爭破頭的香餑餑,如今卻連續兩屆出現唯一競選城市的場面。支持與反對陣營其中一個爭論點是,熱鬧辦了奧運,對經濟有幫助嗎?
全球中央2024年8月

印度想當製造大國  難甩中國低價競爭

2024/7/30 17:01(8/1 09: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儘管兩國關係不佳,印度嚴格規範中國產品輸入,但仍受到中國廉價品衝擊。有分析指出,傾銷問題很難斷定對錯,重點是印度業者本身要追求進步。

文/林行健 (中央社駐新德里記者)

近年來,基於地緣政治的變化加上自身的龐大勞動力,印度搭上美中貿易衝突帶來的供應鏈重整以及「中國+1」的熱潮,吸引到蘋果等大廠在印度擴大投資,坊間也出現一波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聲浪。

然而,言猶在耳,就傳來印度人造纖維業者不敵中國強大產能與低廉價格,而陷入困境的消息。

印紡織廠倒閉怪中國?  當地業界看利弊得失

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3月間報導,來自中國的廉價人造纖維正衝擊著印度的紡織業以及出口界,因為他們難以與中國產品做價格上的競爭,就連印度紡織業重鎮盧迪安納(Ludhiana),也出現了紡織廠倒閉潮。當地中小型紡織業者將此歸咎於來自中國的「傾銷」行為,要求印度政府採取措施拯救印度的紡織業。

印度服裝生產及出口商「普爾尼瑪」(Poornima)公司的負責人辛赫(Harmanjeet Singh)在接受《全球中央》訪問時說,不論是否被定義為傾銷,中國向印度出口廉價商品的情況確實存在,而這背後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在永續性及再生材料等新興環保規範之下,印度缺乏自行生產這類產品的能力;第二、印度一些商家缺乏辨識產品優劣的能力,導致他們濫買中國產品。」辛赫說。

辛赫認為,中國廉價商品是弊是利,視印度業者自身能力而定。有些業者可以把廉價布料加工,讓成品以更好的品質、更高的價格賣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製造商或出口商就可以生存下來,甚至過得更好」。

傾銷問題難斷對錯  關鍵是提升自身競爭力

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讓印度製造業長期處於相對安逸的環境,進而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失去競爭力後又更需要更多的保護,形成惡性循環。

印度商工部貿易救濟總局(DGTR)6月底才剛宣布,將對中國製造的液壓破岩機、伸縮式抽屜滑軌以及馬口鐵易開蓋,徵收反傾銷稅。

貿易救濟總局的工作之一,就是審視國內業者投訴來自國外的不公平貿易。一名要求不具名的外商告訴《全球中央》,提交反證的程序繁瑣,被投訴的外商如果是中小企業,通常就是乾脆放棄抗辯,結果就是被徵反傾銷稅。

除了中國產品之外,台灣產品也不時被印度業者投訴「傾銷」;今年5月,台灣生產的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才剛被開徵效期五年、每噸499.01美元的反傾銷稅。此外,台灣銷到印度的樹脂、乙腈也正被調查。

辛赫坦承,印度製造業缺乏原物料及機械,而中國產品確實便宜,尤其是在和日本、台灣甚至德國相比的時候。他在創業之初也是向中國購買機器,雖然用不了多久就有維護問題,但這是必須權衡的代價。

他說,印度內需市場龐大,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因此就算印中關係不佳,貿易仍會持續;傾銷問題很難斷定對錯,重點是印度業者本身要追求進步。

「我們自己必須做到兩件事:第一是培養對產品的專業知識,懂得如何辨別品質好壞;第二是提升自身的製造能力與基礎設施。當這兩點都做到了,傾銷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印度想圓世界工廠夢  政策鼓勵外資加快投入

印度期盼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根據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GTRI)的報告,印度2023-24財政年度自中國進口額達1,0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5%,同時也較五年前的700億美元高出許多。

報告說,印度在機械、電子產品、化學物品、藥品、紡織品等項目上,都以中國為主要供應來源。

另一方面,印度於2018至2024財政年度期間,對中國出口額停滯在160億美元,導致六年來印度對中國累計貿易赤字超過3,870億美元,印度的世界工廠夢開始受到質疑。

雖然如此,辛赫觀察到,近兩、三年來,「印度製造」已有急起直追之勢,愈來愈多的外國公司注意到印度的潛力而前來設廠,包括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都加入「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行列。

「在印度製造」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014年上任後推出的計畫,涵蓋電子、農業、軍工、汽車、航太等20多個產業,旨在把印度打造成全球設計及製造中心。

雖然在執行時遭遇諸多挑戰,且未能大幅提升印度製造業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占比,但「在印度製造」計畫還是在2014到2023年的九年期間,為製造業吸引1,490億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資,較2005到2014年九年間的同值增加55%。

「製造業的自我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印度正朝對的方向前進。」辛赫說。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SHEIN與Temu暴紅  廉價背後有代價
172.30.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