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綠能轉型資金 非洲陷能源革命困局
已開發國家最大的能源挑戰是如何「更乾淨」,但在非洲,問題卻是如何產生更多能源。在缺乏綠能轉型資金、而化石燃料儲量充足情況下,非洲正陷入詭譎的兩難局面。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全球各國都設定在本世紀中葉達成淨零排放,以實現《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西方國家也都期盼非洲能跳過易汙染環境、加重暖化的化石燃料發電,直接跳到潔淨的再生能源。然而在已開發國家努力脫碳的同時,非洲正努力實現工業化和發展,人口也將激增,想在能源革命「彎道超車」對非洲大陸儼然是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非洲電力患寡也不均 能耗僅占全球4%
英國智庫「前瞻」(Foresight)一篇專文指出,當前非洲人口約占全球18%,卻只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非洲大陸約6億人口裡43%依然沒法得到充足可用的電力,目前主要能源來源靠木材和化石燃料。
電力在非洲患寡也患不均。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統計,電氣化的城鄉差距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尤其嚴峻,城市的電氣化率為84%,而農村為29%。到2030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預計仍有約5.6億人用不到電,無法取得清潔烹飪燃料的人口更達10億。
據一些研究機構預測,到2050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口將占地球總人口四分之一,隨人口增長和工業化,預計非洲的能源需求在未來10年將增加三分之一,要滿足此一能源需求,非洲到2065年發電能力需增加10倍。
隨著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破壞性日增,淨零排放已成為今日的世界顯學。已開發國家最大的能源挑戰是如何「更乾淨」,但在非洲,問題卻是如何產生更多能源,然而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而電力供應遇瓶頸的非洲,在缺乏綠能轉型資金、而化石燃料儲量充足情況下,正陷入詭譎的兩難局面。
世界高舉淨零大旗 貧窮非洲高攀不起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文〈非洲將續陷貧困 除非有更多能源可用〉指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不含南非)的人均用電量僅一年185度(千瓦/時,kWh),歐洲約6,500度,美國更達1萬2,700度,形同美國一個冰箱竟比一個普通非洲人用更多電,低度能源使用與貧窮同為因果,如果非洲要變富庶,就需要使用更多能源,包括化石燃料。
然而非洲人追求快速取得能源的努力,使他們與富裕國家發生衝突。已開發國家自身爽用大量進口化石燃料(如天然氣),卻為氣候因素呼籲限制非洲國內的天然氣公共融資專案,難怪迦納能源部長奧波庫普倫皮赫(Matthew Opoku Prempeh)會怒斥「按西方國家說法,這是要非洲永遠翻不了身嗎」?
國際能源總署(IEA)2022年6月的報告指出,若非洲要在2030年底前達成普遍供電,總發電量就必須翻倍。雖然IEA估計再生能源可支應80%的用電成長,但要落實是一項艱鉅任務。非洲人口占全球18%,但能源投資卻不到全球5%,其中大部分還是生產用於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
根據非洲開發銀行(AfDB)的資料,非洲擁有近乎取之不盡的太陽能(約10TW,1TW=1,000GW)潛力,另有豐沛的水力(350GW)、風能(110GW)和地熱能(15GW)。
然而沒有經費開發都是空談。2009年富裕國承諾,2020年前每年向貧窮國提供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遷資金,但每年金額從未超過850億美元,且大部分是貸款;另一方面,非洲公共財政狀況不良,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非洲有22個國家處於債務困境或高風險。
英國智庫「前瞻」的專文指出,研究表明到2030年非洲可能需要高達2.8兆美元才能實現《巴黎協定》設置的減排目標,欲達標則需將氣候投資增加10倍,相當於非洲大陸當前GDP的近93%。然而當前非洲再生能源的投資缺口巨大,化石燃料企業繼續在55個非洲國家中的48個大量投資新的化石燃料開發。
太陽能衍生電子垃圾 非洲需要穩定電網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人文與語言學院副教授孟洛(Paul Munro)表示,當太陽能設備年久失修,太陽能電子垃圾問題日益嚴重,是否能被稱為綠色產品不無疑問。
離網太陽能過去十幾年發展蓬勃,2010年售出約20萬組產品,2019年已達4,000多萬組,這類套組幫助許多非洲能源貧戶和企業獲得可負擔的電力,然而法令沒跟上導致太陽能板廢棄物問題叢生。孟洛2022年赴迦納實地考察,發現很多家戶的太陽能產品95%不是來自正規的公司,大多產品只能使用三到四年,有害物質可能洩漏到環境中,讓這些太陽能電子垃圾變成一項新難題。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德西納(Akinwumi Adesina)表示,非洲需要穩定的電網來實現工業化,天然氣是能源結構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非洲固然有龐大的再生能源革命潛力,但關鍵因素仍然是資金缺口,這需要非洲能源市場、政府投資者以及全球發展夥伴的共同努力,必須將非洲能源融資缺口與應對氣候危機的長期目標直接掛鉤,才能進一步激勵投資者將資金投入。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