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4年3月
機器人如今不但活躍於生產線上,更幻化成各種形體,進駐各行各業,走進人們的家,甚至是人們的心。
全球中央2024年3月

機器警犬立功背後 科技與監控恐懼的拔河

2024/2/29 15:55(2/29 17: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警方使用機器狗的爭議,代表社會一方面享受新科技帶來的好處,也出現保護公民權益的需求,兩者之間難以找到平衡點。

文/林宏翰(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2023年5月洛杉磯市議會八比四表決通過,接受民間組織「洛杉磯警察基金會」的捐款,把一台造價27萬8,000美元(約新台幣885萬元)的狗型機器人交給洛杉磯市警局(LAPD)使用。當時一群抗議人士聚集在議場旁聽席,舉著手寫標語「汪!汪!」、「不要機器狗」,關注這項議案的發展。投票結果出爐時,群眾發出激烈喊叫,指著議場主席大罵「噁心」,幾個人過度激動遭到警方驅離。

機器警犬勇衝第一線 抵禦風險化解對峙

大約半年後,2023年11月在洛杉磯天未亮的清晨街道,警方面對一輛疑似持槍嫌犯搭乘的公車,派出了這隻帶有爭議性的機器警犬。這台機器狗小名Spot(點點),重31公斤、高約70公分,外觀與一隻大麥町相似,裝有360度鏡頭,可收集周遭資訊,即時傳送到警官手中的平板電腦。另有一具機器手臂,可以用來開門或偵測化學物質。

電視台的鏡頭拍到,在警方特勤隊與嫌犯兩小時的對峙過程中,「點點」穿過警方的封鎖線,踏上這輛持槍歹徒乘坐的公車。當時警方接到公車司機報案,指稱有乘客發現一名男子身上帶著槍枝。趁著這名男子睡著時,司機把公車停放在路邊,在警方抵達現場之前疏散車上乘客。這個場景成了機器警犬在電視新聞亮相的舞台,儘管半年前市議會抗議人士的反對聲似乎不遠。

要價如一台名貴跑車的機器人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讓洛杉磯警方冒著批判聲浪也要徵召入隊?研發這款狗型機器人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公司,專門設計機器人以應用在工業檢查、搜索救援等多種領域,能在各種不同的環境當中執行複雜任務。

狗型機器人的最大特色是,擁先進的動態平衡和敏捷移動能力,四隻腳行走的設計使它能夠克服地形,包括爬樓梯和跨越障礙物,同時利用人們對狗的親近感,從心理上減少人們對機器人的抗拒。

在洛杉磯市議會的激烈討論中,警方認為採用這項技術能夠在高風險的情況下,提升員警與民眾的人身安全。機器警犬能代替警察人員,進出警匪對峙、疑似出現爆裂物的建築或災害現場等危險環境。透過機器人上面搭載的攝影機和其他感應器,可以提供第一手情報給第二線的人員,幫助決策。

警方強調,機器警犬只限定在特定的情況下執行任務,例如特勤隊任務、處理危險物質或搜救行動,機器警犬不會安裝任何武器,沒有臉部辨識功能且不會用於巡邏。

民憂機器犬遭非法濫用 種族歧視爭議揮之不去

美國社會重視個人隱私,憲法第四修正案保護公民免受不合理搜查和扣押,尤其過去有聯邦調查局(FBI)監視民權運動領袖的歷史背景,大眾和社運團體對於政府使用新的監控科技都會高度關注。這次加入洛杉磯警局的這隻機器狗「點點」身上就有攝影機,因此抗議團體擔心,這樣的科技會被警方用在非法監視。

特別是美國社會仍然存在種族問題,有色人種社區經常面對警察的過度監視和執法不公,因此引進機器警犬這樣的技術,最大的反彈就是來自有色人種族群,擔心在種族不平等的社會結構下,新科技遭到濫用。

這項科技能夠保護人員暴露於危險之中,但另一方面又存在濫用科技的疑慮。在洛杉磯之前,紐約市警局2021年也曾短暫使用過波士頓動力公司製造的同款機器狗,用於執行危險任務、偵察犯罪現場,但因為機器警犬一度出現在低收入家庭較多的住宅區,引起反彈。反對者擔心這樣的科技被用在監控低收入和有色人種社區,導致紐約市警局與波士頓動力公司終止合約,把機器狗退回。

隨著科技演進,機器人不再僅限於冷冰冰的工業機械,它們以各種型態走進人類的日常生活,像是很多人家中都有掃地機器人,醫療領域機器人用來輔助手術,餐廳裡也經常可見送餐機器人。但洛杉磯警局使用機器警犬的例子當中,凸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就是科技不僅僅是單純的工具,當科技進入人類生活時,同時與各種社會力量互動。

警方使用機器狗的爭議,代表社會一方面享受新科技帶來的好處,也出現保護公民權益的需求,兩者之間難以找到平衡點。未來隨著科技持續演進,不難想見會有更多、更複雜的機器人應用於各行各業,同時也將引發更多關於隱私、道德和法律問題的討論。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電扶梯單側行走意外多 日本決心改變潛規則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