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2年12月
漫長的冬日再次降臨!戰火不歇、能源短缺、通膨攀升、經濟衰退,危機一波接一波,尚未完全走出疫情陰霾的人們,再次宛若驚弓之鳥,壓力、恐懼與絕望蔓延,社會瀰漫著緊張不滿情緒。
全球中央2022年12月

清零積怨經濟悲觀 習近平新任期挑戰艱鉅

2022/11/30 14: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共20大結束後,有關中國未來展望的疑慮非但沒有釐清,反而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思想管制等各方面都讓人更加悲觀。

文/張淑伶 (中央社編輯)   

當前的中國經濟,若以較悲觀的論調來看,可謂「均富未成,均貧壓力先至」。

說「貧」或許太誇張,畢竟中國才在2020年底宣布完成脫貧、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不是嗎?但是,史上最大的青年就業壓力、遇上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清零政策,中國本身的經濟放緩和產業結構調節、加上美國的出口管制、俄烏戰爭等內外因素,「變窮」的人的確在增多。

多數人感到對未來工作和收入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導致內需不振。代表內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今年1至9月累計數值僅比去年同期增加0.7%。中國今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官方通報是3.0%,而年初定下的目標是5.5%。

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10月下旬結束後,有關中國未來展望的疑慮非但沒有釐清,反而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思想管制等各方面都讓人更加悲觀。這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類:

國家之手再伸長 抑制富人傾向更明確

闡述未來五年施政方向的中共20大報告明確提到要推進共同富裕,首次提及「完善分配制度」,包括:「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多勞多得」、「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不單是在中國,如何合理縮小貧富差距、照顧社會弱勢者需要,是許多國家政府面臨的問題。問題在於,中國打算如何「調節過高收入」?又會如何「引導」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在法治不彰、權力過分集中在黨官手中的中國,這些令企業或有賺錢能力的人感到憂心。

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曾在論文中提及,過去10年習近平時代的經濟治理特色,是從「市場社會主義」轉型到「管制型市場社會主義」。過去兩、三年,中國以鐵腕限制義務教育階段補教業者的發展、整頓娛樂及直播圈逃稅現象、對掌握大量司機與乘客數據的叫車平台「滴滴出行」,以違法收集信息等理由,祭出人民幣80.26億元(約新台幣353億元)的重罰等。而未來五至10年,不管是反壟斷,還是各種基於國家安全或其他意識形態所做出的行業監管,預估不會鬆手。

政治安全更甚於開放 經濟成長已非首要目標

中共20大報告中,分析其關鍵字,「安全」和「鬥爭」出現的次數遠高於「自由、改革開放、市場」等概念,顯示政治安全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在乎的事。

其實,從習近平堅持要「動態清零」、犧牲經濟發展也在所不惜來看,經濟發展真的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過去許多中國評論所說的「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在於經濟發展」必須修正。

此外,這份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意思是:不一味追求經濟發展,而是要「高質量發展」。什麼是高品質的發展呢?除了大家可以想見的節能、環保之外,能帶來科技創新突破等符合當前發展需要的也算;至於意識形態上過於向普世價值或西方文明(譬如公民社會主張、女權、同性戀者權益)靠攏的會被擋在門外。總而言之,發展的項目需要「篩選」,不是來者不拒。

20大後習近平獨攬大權 缺乏權力制衡讓人憂心

第20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領導班子在10月下旬公開亮相,除了習近平史無前例連續第三任期總書記職務外,其餘六名常委皆是「習家軍」,並打破過去20多年間逐漸建立起的政治局常委任用規則。

全部是「自己人」的好處是,習近平更可以讓執政團隊按照他的想法來執行政策,但壞處卻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人的智識畢竟有限,當習近平偏執地想執行他的想法時,身邊的官員誰能拒絕?錯誤的政策該如何扭轉?

出生於1953年的習近平,經歷過文革,父親習仲勛曾遭受打壓,他自己以青春期在梁家河當「知青」的吃苦經歷自豪,信奉「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要求全民「擼起袖子加油幹」。成長歷程和個性影響下,對於經濟生活,他更在意的是勤奮與公平,以及所謂的「共同富裕」。

面對以創新、智慧財產權取勝的新商業模式,習近平的生產觀念顯得更為傳統和受限。過去10年裡,習近平屢次在經濟政策上和總理李克強不同調,明年3月愛將李強被任命為總理後,究竟是要強調具強烈習式色彩的公平和監管,還是會先放鬆經營環境讓李強「好做事」、建立新團隊的聲譽和信賴感?很多外商並不放心。更重要的是,習近平接下來的執政至少是五年,也可能10年,企業家投資不可能不去考慮長期的政策取向。

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民怨沸騰小粉紅也開炮

眼下第一個驗證自然是對COVID-19「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否會改變。

路透社11月4日報導,前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曾光在一場會議上表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很快將有實質性改變」,理由是「開放條件正不斷累積」,比如新疫苗問世及中國抗病毒藥物研究已有進展,中國未來五到六個月將採取許多新政策。但到了隔天,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當天中國的社群媒體上都是對國家衛健委的不滿,顯示民眾高度期待政策改變,但又一次落空。

與此同時,連向來為官方政策護航、享受既得利益的「小粉紅」如周小平也開炮批評當前各種大範圍封城「靜默」的做法。他在微博寫道:「你去了一趟疫情最重的美國,只需隔離七天就能回家。你去一趟疫情相對輕的邊疆,封控70天都未必能回家⋯⋯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愈來愈多的民怨,加上持續不斷因資源排擠造成的防疫悲劇,大家都在問:管制人員流動的清零措施究竟何時會放鬆?中共中央11月10日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宣布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疫工作20條措施,此外也制定規範核酸檢測具體實施辦法,但仍強調「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一些外資機構如瑞銀、野村證券等認為,明年3月「兩會」是一個觀察點,但也不排除要等到明年6月才會放寬。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成長承壓是必然現象。比起數字的高低變化,外界更在意的是,「改革開放」對中國來說是否只是一個口號或選擇性作為?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洪源遠10月下旬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中共20大的結果顯示,習近平已經「終結」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未來幾年將是驗證此判斷的關鍵期。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廢棄光電板何去何從 日本專案因應未雨綢繆
108